花椒包——汉人的法子,越人的法子,凑一块儿防着,保管虫不敢来,雨进不去。34;
朝堂上,《图书馆规制图》摊在案上,大得占了半张案。刘妧的指尖从34;经史馆34;划到34;工造馆34;,停住了。
34;都说说,该怎么建。34;她抬眼扫过众人。
博士班昭往前迈了一步,锦鞋正好踩在图上34;印房34;的位置。她弯腰用指尖点着那处:34;工造馆得设活板印房。墨非新制的39;万杵机39;,碾墨比人工快十倍;鲁直改良的车轴,能做印架,活字排起来顺溜——这么一来,印书可比抄书快十倍不止,寻常人家也能买得起。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越人首领骆越摸着络腮胡,咧开嘴笑,话里带着越语的调子:34;俺们越人有39;树皮书39;,记着山里的药草、溪边的鱼虾,还有走山路的法子。想存进陛下说的39;异族馆39;,就是......34;他从怀里掏出本树皮书,书页边缘发潮发卷,34;潮天总发霉,跟水泡过的锦币似的,字都看不清。34;
陈阿娇走过去,拿起那本树皮书,指尖捻了捻发潮的边角:34;好办。用你们越人采的蜜蜡熬了做书皮,防水;再刷上汉地的花椒漆,防蛀——汉越合防,保管它能存得比你那把胡子还久。34;
骆越笑得露出两排白牙,拍着大腿:34;中!那我让阿月织个书套,上面绣上39;汉越同书39;,算俺们越人给馆里的见面礼!34;
暮色漫过来时,太学的墙根下挤满了人,锦纸榜文被风掀得34;哗哗34;响,上面的34;征书令34;闪着银粉光。
王老实挤了半天才凑到跟前,指着榜文上34;农医馆34;的图样,扯了扯旁边学子的袖子:34;小郎君,你瞅瞅,这馆里能有《桑蚕经》不?去年我家蚕闹病,桑叶喂了就吐绿水,找遍了长安的书肆,连本讲蚕病的书都没有,眼睁睁看着半箔蚕死了,心疼得我老伴直掉泪。34;
学子还没答话,桑小娥拽着几个越妇挤了过来,手里举着张树皮书,书页上用炭笔画着歪歪扭扭的草。
34;这是俺们越人的《草木记》,34;桑小娥把树皮书举得高高的,34;上面记着治蚕病的草药,就长在芍陂的坡上。献进去,能换本《桑蚕经》不?34;她扭头对身后的越妇们说,34;以后再不用求长安书肆的掌柜,上次我去问书,他斜着眼说39;农妇也配看书?39;那白眼,比冬天的霜还冷!34;
一个越妇摸着树皮书的毛边,手心蹭得发痒:34;征书令上说,献一卷赏帛三尺?够给俺家娃做件新袄了,不用再穿打补丁的。34;
掌灯时分,太史令署的老史官正给简牍刷防虫漆,漆里的花椒味呛得他直打喷嚏,却笑得眼角堆起褶子。
34;刷!给我往细里刷!34;他对着旁边的小吏喊,34;这漆刷上,虫再敢来啃书,我砸了它的窝!34;
西市的胡饼摊还没收,阿婆让孙女趴在摊边的木板上,对着锦纸榜文描《女红图》的样子。孙女的笔尖在纸上走得稳稳的,像在织锦。
34;奶奶,34;孙女仰起脸,鼻尖沾了点墨,34;馆里的《女红图》,能比绸缎庄的旧帘子清楚不?34;
阿婆拍着她的头,饼香混着夜风里的芸香味飘过来:34;傻娃,陛下建的馆,能差了?保管比那帘子清楚十倍,针脚都能瞧得明明白白。34;
建章宫的灯亮得像星子,刘妧翻着各地送来的《献书名录》,名录上的墨迹还没干。
34;王老实,《蚕箔编法》一卷。34;她念着,指尖划过。
34;阿月,越人《织锦图谱》一卷。34;
34;卖胡饼的阿婆,《面花样式》一卷。34;
她拿起34;图书馆印34;,印钮是叠起的简牍,往名录上一盖,朱红印泥落在34;农医馆34;三个字旁,像颗刚种下的种子。
窗外的抄书声顺着风飘进来,沙沙的,混着芸香的味。
王老实家的灯还亮着,林妻正对着借来的《织锦要诀》描花样。她的手比白天稳了十倍,针尖在布上走得又直又匀。
34;等馆建好了,34;她对着烛火轻声说,34;这书就住进去,我侄女来了,也能照着描......34;
喜欢。
第252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