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渔阳李氏的儿媳带着女眷们来到沼泽地,芦苇比人高,芦花粘在头发上像落了雪。脚下的泥34;咕叽34;冒泡,没到脚踝。
     34;按算学,渠要挖三尺深五尺宽,34;她用算筹在地上划,34;主渠南北走像经线,支渠东西走像纬线,水能流到每块田。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裹脚的老妇人犯愁:34;咱这脚,咋挖渠啊?34;
     34;让男人们铺木板,34;李氏儿媳指着远处扛木板的汉子,34;咱站在板上用短锄挖,像纳鞋底那样慢慢来。34;
     女眷们笑着铺木板,有个媳妇说:34;这跟织布时挪布似的,再大的布也能织完。34;浑浊的泥水顺着渠沟流走,黑油油的沃土露出来,闻着有股腥甜。
     平阳侯家儿媳带着人搭医署,锦布做顶竹竿做架,半个时辰就搭好了。女医官在竹林边找到34;防瘴草34;,叶子像锯齿,闻着辛辣。
     34;把这草晒干磨粉,混着锦缎灰敷伤口,34;她对土着向导阿侬说,卷起袖子露出自家的伤疤,34;你瞧,两天就好。34;
     阿侬慢慢放下长矛,指着远处山坡比划,意思是那边有治肚子疼的药。
     34;你带我们去采,34;平阳侯家儿媳递过锦帕,34;我们教你织布,咋样?34;
     阿侬接过锦帕,咧开嘴笑,露出两排白牙。
     申时的暴雨砸在锦布帐篷上,噼啪像撒豆子。迁民们掏出34;锦甲雨衣34;,雨水顺着锦缎滑下来,在地上积成小水洼。
     34;太后说的39;八重锦39;真管用!34;王老实摸着干爽的衣襟,34;我家狗剩刚才在雨里打滚,衣服里头干着呢!34;
     狗剩举着带雨珠的稻穗跑过来:34;爹,泛博士说这是39;季风雨39;,交趾靠它种稻,咱的39;区田法39;就盼这水!34;
     果然,半个时辰雨就停了,彩虹挂在天边,像座彩色的桥。
     酉时的暮鼓在河谷里回荡,惊起树上的白鹭。34;气密粮舱34;打开时,白花花的粟米闪得人睁不开眼。
     34;多少年没见这么新的米了!34;张老汉抓起一把,眼泪掉在米里,34;在老家,过年才能见点白米。34;
     泛胜之拍着手喊:34;明日分田!每户领占城稻种三斗,农学弟子上门教种,不会的手把手教!34;
     李寡妇把小石头搂在怀里,摸着米瓮笑:34;石头,咱有自己的田了,以后天天吃白米饭,让你长得比你爹还高。34;
     夜漏三更,刘妧在阅卷阁看急报,泛胜之写道:34;迁民用织锦换了红毛丹、木薯;测出万亩良田,土着愿带路找水源。34;附页锦帕上,李氏儿媳用算筹画着闾里图,汉式屋与高脚屋交错,还标着34;猪圈离屋三丈,防臭气34;。
     陈阿娇披着夜露进来,鬓边珍珠沾着水汽:34;女户们说,三个土着女子想学织布,还带来蕉叶布换技法。34;她展开的信笺上,绣着土着女子围观织机的场景,旁边写着:34;她们摸锦线的样子,像摸自家孩子似的。34;
     卫子夫捧着《落帆记录》进来,册子上沾着稻壳:34;迁民无一人染病,土着草药治蚊虫叮咬特灵,已记下样子准备试种。34;末页锦帕上,算筹刻着34;健康率百分之百34;,还画着锦布隔离瘴气的样子,像道彩色的墙。
     刘妧摸着34;交趾田宅券34;,听见远处机杼声34;咔嗒34;响。
     34;那是女户们在织39;欢迎锦39;,34;陈阿娇笑道,34;绣着汉地稻穗和交趾大象。34;
     34;传旨,34;刘妧将34;安置令34;盖在奏报上,朱印像朵花,34;迁民所垦之田永为己业,免赋税三年。34;
     陈阿娇的镯子叮当作响:34;我早让尚方署铸了39;交趾田印39;,印钮是稻穗与织梭!拿着这印,走到哪都知道田是自己的!34;
     此刻的交趾原野,月光洒在新辟的田垄上,王老实借着月光插下第一株秧苗。他想起长安漏风的旧屋,地主的租子压得人喘不过气;再看眼前的沃土,黑泥里像藏着米香。
     34;爹,您看!34;狗剩举着陶碗跑来,里面是新煮的米粥,34;女医官说,这是咱在交趾的第一顿新米!34;
     不远处,李氏儿媳正教阿侬织锦,织机34;咔嗒34;声应和着湄公河的流水。阿侬的手指笨笨的,锦面上刚织出半片稻叶,嫩黄的线在月光下闪着光。
     34;织好了挂在新屋当门帘,34;李氏儿媳笑着说。
     阿侬指着田里的秧苗,用生硬的汉话喊:34;稻...稻子...长!34;
     王老实看着她,又看看儿子,忽然明白迁民的意义——不只是换块田,是把日子像织锦那样,一针一线织得更结实,更鲜亮。
    喜欢。
  

第234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