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北军女子算学轻骑组建的第七日,刘妧在少府尚衣局的织锦坊见到宗正寺卿刘德时,廊下的青铜漏壶正34;滴答34;作响,壶嘴滴落的水珠在石盘中溅起细小的水雾。
     老臣身着深青色宗正卿朝服,腰间的34;亲亲尊尊34;玉牌泛着温润光泽,正弓着背用算学尺丈量天子衮服的十二章纹。这柄青铜算学尺分正反两面,正面刻着周尺的寸、咫刻度,背面铸有汉尺的分、厘标识,此刻正压在玄色衮服的34;日、月、星辰34;纹样上,朱笔在34;月34;纹右侧批注:34;男为日,女为月,月必附日34;,字迹边缘被朱砂染得发晕,显是多次涂改所致。他的袖口露出半截《周礼·春官》抄本,34;王后袆衣34;的图示被墨笔圈得发皱,纸页间还夹着片去年冬至祭庙时残留的苍术香灰,散发着淡淡的药香。
     34;公主可知,自周公制礼作乐,天子宫车便循39;左龙右虎39;之制,34;刘德的声音像陈年编钟,算学尺在34;路车34;的青铜轮毂上划出细痕,34;高后称制时虽代行天子事,却仍屈居39;皇后鸾驾39;,此乃39;阳尊阴卑39;的仪礼根本,不可轻动。34;他身后的织锦坊内,提花机正34;咔嗒34;作响,十二名织工按照旧制纹样编织着34;龙纹独幅34;,经纬线间却隐约可见算学队偷偷标注的几何辅助线,在烛光下若隐若现。
     34;仪礼的根本该是敬天爱民,而非固守器物形制。34;刘妧展开《算学仪礼方案》,绢帛边缘绘着系统导出的34;周代冕服演变图谱34;,用朱笔圈出周宣王时期34;共和鼎34;铭文拓片,34;成王年幼,周公摄政时曾制39;日月同辉39;冕服,却在后世典籍中被篡为39;龙星垂象39;。刘大人可知,这39;共和鼎39;的39;共39;字,在金文中便是39;日月并出39;之意?34;她指尖轻点案头的青铜鼎彝,鼎腹铭文34;二王并立,协和万邦34;虽历经千年侵蚀,仍可辨34;日月34;二字并列的形制。
     未时初刻,未央宫前殿的丹陛上,刘德带着二十名宗正寺属官拦路。这些官员皆着黑色深衣,袖口绣着象征34;正统34;的云雷纹,手中的《汉官仪》竹简用黄绫包裹,却有三人竹简角上露出算学珠算盘的穗子——那是他们私下研习算学时留下的痕迹。34;孝武皇帝祭祀泰山,用39;太牢九献39;之礼,仪轨森严,34;刘德振振有词,腰间玉簪在阳光下晃出冷光,34;公主若强令39;男女并辔39;,恐让匈奴笑我汉家礼崩乐坏,于边塞不稳!34;
     34;秩序的根基在民心向背,而非车舆纹饰的繁简。34;刘妧踏上丹陛,算学仪礼标线在脚下亮起淡金色光芒,34;请问刘大人,您身兼宗正寺卿,却佩戴十二旒冕冠,较《周礼》规定的九旒多出三成,这便是39;尊尊39;之道?莫不是39;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39;?34;她转身面向围观的宫女宦官,提高声音道:34;文景之治时,天子车驾只用黑缯为帷,以示节俭;如今外戚霍光家的车马纹饰比皇室还奢华,宗正寺为何从未弹劾?34;
     馆陶公主拄着鎏金拐杖缓步上前,杖头的算学琉璃珠随步伐轻晃,发出细碎清响:34;老身还记得,当年陪文帝祭庙,坐的是39;阴阳调和辇39;,车舆分日月双轮,寓意39;天子与民同德39;。刘德啊,你这老脑筋,该让算学的清风吹一吹了。难不成你觉得,文帝的治国之道,还比不上你案头的旧竹简?34;她身上的袆衣以算学几何纹样刺绣,裙裾扫过丹陛时,与尚衣局的提花机齿轮发出微妙共振,仿佛在呼应远古的礼制回响。
     申时三刻,未央宫广场上,传统34;天子路车34;与算学34;日月同辉辇34;并排而列。前者车舆左侧雕刻盘龙,右侧彩绘白虎,却因左侧纹饰厚重导致重心偏移,拉车的骖马不安地刨着蹄子;后者采用算学对称设计,双轮分别刻着太阳与太阴纹样,辇顶的铜凤凰与铜朱雀相向而鸣,尾部翎羽用算学平衡原理锻造,即便无风,也能保持微微颤动的平衡状态。
     34;起驾!34;张小七手持令旗高呼,声音洪亮如钟。传统路车刚转过直角,便因重心偏移向左侧倾斜,驾车的太仆惊得冷汗直流,慌忙勒马,车舆剧烈颠簸,差点将车内的祭器颠出;日月同辉辇却稳稳前行,辇内的算学陀螺仪自动调整平衡,车轮在地面留下两条平行的辙印,宛如用墨线弹过般笔直。刘德的弟子王仪郎脸色发白,袖中松脂袋不慎掉落,被阿瞒的导盲犬34;追风34;一口咬住,犬齿间露出松脂的粘稠质地。
     34;好个39;维护正统39;。34;霍去病拎起王仪郎,像拎起一只受惊的鹌鹑,从其袖中搜出密信,34;宗正寺与钩弋宫暗通款曲,竟计划用39;车舆不正39;

第130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