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只小羊羔在尘土中咩咩哀叫,声音被风撕碎;而分栏的羊栏里,母羊们自动护着幼崽挤在背风处,青铜饮水器旁的水槽竟未被踩翻,水面只晃出细小的波纹。34;这围栏...34;老人的胡须沾了沙粒,指着围栏顶部的弧度,34;像俺们搭毡帐的顶。34;刘妧摸出草汁绘制的风压图表,纸边用羊毛绳捆着,上面还压着块石子:34;按这个角度,风能从顶上走,减少四成冲击。34;
     风沙过后,呼衍尔突然挥鞭赶牛,鞭梢卷着沙粒打在牛背上。巴图欢呼着甩出算筹袋里的陶片,上面刻着歪扭的公式,陶片边缘还留着牙印:34;载畜量=草场面积×草量÷(牲畜日食量×天数)!34;刘妧看着老人背影,想起上章在仓储区画的防火水经,却见他忽然转身,鞭子指向羊群:34;公主,俺们想给母羊栏加暖棚,用你们烧的青砖砌墙,要能挡住冬天的白毛风!34;他的羊皮袄袖口磨出破洞,露出里面的算筹草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亥时初刻,牛油灯下。刘妧用热视仪扫过卧地的羊群,仪器外壳刻着云纹,像个古旧的青铜镜。红光在一只母羊身上停留,呼衍尔凑得太近,鼻尖几乎碰到镜头,胡子差点扫到开关:34;像草原上的39;火眼金雕39;,能看穿皮肉!34;张小七递来的陶板上用匈奴文写着:34;17号母羊,体温39.8℃34;,陶板边缘还沾着喂药用的蜂蜜。刘妧从牛皮药囊里取出针剂,针管是用细竹管做的,针尖在灯下泛着冷光:34;这是39;风寒散39;,用麻黄、桂枝熬了三天三夜,加了点长安的蜜。34;她捏住羊耳注射时,巴图忽然抓住她的手腕,少年的手掌粗糙却温暖:34;公主的手和阿娘接羔时一样稳,阿娘去年接羔时也这么捏着羊耳,只是没这细竹管。34;
     忽兰骑马驰来,马鞍上的《九章算术·衰分》用皮带捆着,书页边缘磨得毛糙,露出里面的算筹图。34;大宛马配黄牛,生出来的骡牛是啥样?能拉车不?34;刘妧用算筹在火灰里画出图谱,火星溅在少年的算筹袋上,烧出几个小洞:34;取马之速,牛之劲,每日能驮二百斤粮草,比普通牛多走十里路,还不挑食,给啥吃啥。34;她摸出的苜蓿种子掉在巴图掌心,种子上还沾着陈仓的泥土,那是上章筑仓时剩下的:34;这是39;河西一号39;,算学队算过,每亩产草两千斤,蛋白含量比普通牧草高两倍,羊吃了长膘快,冬天不掉毛。34;
     子时三刻,草场篝火噼啪作响,烤着的羊腿油滴进火里,爆出火星。呼衍尔不知何时歪在毡毯上睡了,手里攥着半块写满算筹的羊皮纸,纸上的34;载畜量34;三字被口水洇得模糊,纸角还压着枚青铜算筹。刘妧望着星空,掌心的胎记忽然发烫——那是系统的提示,却被老人的鼾声打断,鼾声混着远处算学队的梦话:34;方田...广从乘...34;巴图抱着热视仪蜷在围栏旁,像抱着个宝贝,仪器镜头反射的星光,恰好落在他算筹袋的铜扣上,扣上刻着个歪扭的34;羊34;字,是他用石子刻的。
     卯时初刻,晨光中传来忽兰的诵读声,他正教巴图念《畜牧手册》蒙文译本,声音混着牛铃与羊咩,调子忽高忽低:34;载畜量者,草场之数也,如人持碗,过满则溢...39;过满则溢39;,就是说羊多了草就没了。34;刘妧走过分栏区,看见呼衍尔正在给母羊挂青铜号牌,牌上的算筹刻痕与她掌心的胎记隐隐呼应,号牌在晨风中晃出声响。远处王富车队的陶制食槽在车厢里磕碰作响,槽沿的喂食刻度线,正与朝阳形成奇妙的角度,像极了算学队画的量角器,而槽底还沾着上章验粮时的椒灰。
     风掀起刘妧的裙角,露出绣在绢帛上的牧草根系图,丝线用的是居延海的靛蓝,线脚里还夹着几根牧草。她知道,当算筹成为新的牧鞭,当每寸草场都有了数字的守护,这片苍原正在长出新的根系——就像巴图今早埋下的苜蓿种子,算学的嫩芽已在传统牧歌里,悄悄破土。而远处长安的方向,椒墙粮仓的新麦正待入仓,算学的经纬,正将仓廪与草场织成一张守护大汉民生的密网,网眼间漏下的晨光,照亮了呼衍尔新磨的算筹,和巴图袖口新缝的算筹袋。
    喜欢。
  

第31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