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6章 赶山生活新开端[1/2页]

重生83:长白山上采参忙 石磙上长铁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晨露在草叶上滚动,曹大林蹲在新建的养殖场前调试铁丝网。
     镀锌铁丝在朝阳下闪着银光,他粗糙的手指灵巧地拧紧最后一个卡扣。
     黑箭趴在一旁,时不时用爪子扒拉脖子上新换的铜钱项圈——这是赵春桃用五枚34;乾隆通宝34;新编的,说是能招财。
     34;哥,往左点!34;曹晓云站在三米开外,眯着一只眼比划。
     小丫头今天穿了件新做的红格子衬衫,是王秀兰用布票扯的34;的确良34;,袖口还留着拆线时的针脚。她手里攥着根麻绳,绳那头绑着块红布条——这是山里人拉直线用的土法子。
     曹大林往左挪了半步,铁丝网顿时绷得笔直。养殖场占地半亩,背风向阳,四周用碗口粗的落叶松打桩,中间分成六个区域:东边三个池子养林蛙,西边三块地种人参。最外围还挖了条半米深的排水沟,沟底铺着从松花江边捡来的鹅卵石。
     34;大林!34;刘二愣子风风火火地跑来,腰间别着把新买的34;王麻子34;砍刀。他身后跟着张翠花,姑娘手里捧着个陶罐,罐口用红布蒙着,隐约传出34;呱呱34;的叫声。
     34;吴叔给的种蛙!34;刘二愣子献宝似的揭开红布,罐底趴着两只拳头大的林蛙,背部金黄,腹部雪白,34;说是配过种的,一窝能下三百卵!34;
     曹大林接过陶罐,指尖沾了点罐壁的水珠尝了尝——是山泉水,带着淡淡的硫磺味。这种水质养出来的林蛙药用价值最高,晒干了能卖到八十块钱一斤。
     34;放三号池。34;曹大林指了指东边那个铺着青苔的池子,34;水温正好。34;
     张翠花小心翼翼地捧着陶罐走向蛙池,刘二愣子屁颠屁颠跟在后面。曹大林注意到好友腰间新挂了把钥匙——是县城百货大楼买的34;永固34;牌铜锁,拴着红绳编的同心结。
     34;看啥?34;刘二愣子老脸一红,下意识捂住钥匙,34;秋收就办事...34;
     正说着,远处传来34;叮铃铃34;的自行车铃声。赵春桃骑着那辆34;飞鸽34;牌自行车驶来,车后座捆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姑娘今天换了件浅蓝色34;的确良34;衬衫,衣摆扎在劳动布裤子里,显得格外精神。
     34;县种子站的参苗!34;她跳下车,额头上挂着细密的汗珠,34;说是新品种,三年就能成形!34;
     曹大林解开麻袋,里面整齐码着五十株人参苗,每株都用苔藓包着根须。参苗茎秆粗壮,顶端已经冒出嫩绿的复叶,一看就是精心培育的好苗子。
     34;先泡药。34;曹大林从腰间解下个葫芦,倒出些褐色的液体——这是用狼毒和断肠草熬的杀虫药,老辈人种参的秘方。赵春桃默契地递过木盆,两人配合着给参苗浸根,动作熟练得像配合多年的老搭档。
     日头爬到正午时,养殖场已经初具规模。六个蛙池灌满了山泉水,种蛙在青苔间欢快地游动;人参苗也栽好了,垄沟里铺着发酵过的松针,远远就能闻到淡淡的松香味。
     34;吃饭啦!34;王秀兰的喊声从老屋方向传来。女人今天特意换了件半新的蓝布褂子,头发用榆树皮水抿得一丝不苟。她手里端着个笸箩,里面是刚出锅的粘豆包,每个上面点着红点——这是要祭山神的34;顺山礼34;。
     曹德海蹲在院门口磨刀,那把老34;熊吼子34;靠在墙根,枪管擦得锃亮。老人今天精神特别好,烟袋锅里的旱烟丝换成了县城买的34;大前门34;,闻着有股子香精味。
     午饭是在院子里吃的。王秀兰搬出了珍藏的榆木饭桌,桌上摆着野鸡炖蘑菇、凉拌刺五加嫩芽,还有盆金黄的玉米面贴饼子。最扎眼的是中间那盘红烧鲤鱼——是曹大林昨晚上在月亮湖钓的,足有三斤重。
     34;先敬山神。34;曹德海往地上洒了盅地瓜烧,青烟袅袅升起,在阳光下像条扭动的小蛇。老人又掰了半个粘豆包扔给黑箭,猎犬叼着豆包直摇尾巴。
     饭桌上,魏铁军带来了最新消息:县里决定把通往草北屯的土路修成砂石路,还要在屯口建个供销社分销点。34;以后卖山货不用跑县里了。34;他夹了块鱼肉,突然压低声音,34;对了,那个苏联研究所...34;
     所有人

第116章 赶山生活新开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