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住口!”
     “一派胡言!”
     “你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小论话音未落,殿内顿时炸开了锅。群臣的怒斥声如雷霆炸响,震得酥油灯火剧烈摇曳,仿佛要将红山宫的穹顶掀翻。
     小论所言虽是实情,却如同尖刀般刺痛了吐蕃群臣的自尊。
     这些久居高原、未曾见识过中原军威的贵族们,如何能接受吐蕃铁骑不如唐军的论断?
     “小论这是在论兵,还是在灭我军威?”大论慢条斯理地发问,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芒。他岂能放过这个打压政敌的良机?
     “在下所言句句属实。”小论挺直腰杆,毫不退让。
     “荒谬!”群臣齐声呵斥,脸上写满不屑。
     “当年葛尔钦陵统帅四十万大军,对阵薛仁贵十万孤军,为何未能全歼?”小论声音陡然提高,“因为吐蕃伤亡太过惨重!”
     殿内为之一静。葛尔钦陵乃禄东赞之孙,被誉为吐蕃战神,正是他击败了薛仁贵。
     “即便唐军粮道被断,援军隔绝,薛仁贵仍让我军付出惨重代价!”小论越说越激动,“葛尔钦陵不是不能全歼唐军,而是代价太高,这才不得不议和放行!”
     他环视群臣,厉声质问:“诸位只顾庆功,可曾想过其中深意?”
     “这......”群臣哑口无言,一个个张大了嘴巴,却找不出反驳之词。
     殿内陷入一片沉寂,当年那场大战的真相,在座众人都心知肚明,若吐蕃真有全歼唐军的实力,又怎会放虎归山?
     墀德祖赞眉头紧锁,沉默不语。他虽知小论所言在理,但收复大非川的执念早已深入骨髓。多等一日,对他都是煎熬。
     “哼!”
     大论看穿赞普心思,冷笑一声:“小论此言差矣!七十年沧海桑田,我吐蕃早已今非昔比!”
     这番话让殿内众人眼前一亮。确实,这七十年来,吐蕃疆域扩张,国力日盛。
     “当年一战,我吐蕃夺得大非川,国力骤增。”大论意气风发地细数功业,“数十年来东征西讨,疆域北至石堡城,南抵天竺,东临巴蜀,西接大食,已是万里大国!”
     吐蕃版图确实今非昔比,单论疆域,已不逊于大唐。
     “疆域虽广,可人口、技艺、兵甲,哪一样能及唐朝?”小论毫不退让,“唐有七千万子民,我吐蕃不过两千万。至于工艺之精、兵甲之利,更是天壤之别!”
     这番话戳中了吐蕃的软肋。在文明发展程度上,吐蕃确实难以望唐项背。
     “你到底是吐蕃臣子,还是唐人的说客?”大论怒喝如雷。
     “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连差距都不敢正视,这仗还怎么打?”小论据理力争。
     “够了!”墀德祖赞一声暴喝,狠狠瞪了小论一眼,“大论,继续。”
     小论愤然落座,却再不发一言。殿内重归寂静,只有酥油灯的火苗在不安地跳动。
     “虽然我吐蕃兵甲不如唐朝精良,但这数十年来,我们融汇天竺、中原、大食三方技艺,差距已然不大。”大论得意地瞥了小论一眼,继续夸夸其谈。
     吐蕃地处要冲,南接印度,东临大唐,西连大食,确实接触过各方技艺。但所谓“融汇”,不过是略知皮毛罢了。在大论口中,却俨然自成体系,仿佛吐蕃已是科技强国。
     “嗯!”群臣频频点头,这番吹捧正合他们心意。
     “我吐蕃从唐军手中缴获的精良兵甲,已装备禁军。这支劲旅之骁勇,绝不逊于唐军!”大论越说越起劲,“更何况,我们还有五十万对二十万的绝对优势,岂有不胜之理?”
     五十万对二十万,这悬殊的兵力对比让群臣热

第163章 吐蕃廷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