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堂。李亨将睡袋掷于案上,朗声问道:“此物可仿制否?”
     这些大唐顶尖的工匠们围着睡袋细细端详,眼中精光闪烁。有人赞叹:“巧夺天工!”
     “妙想天开!”
     王维闻言,不由挺直腰板,面露得色。
     然而工匠们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笑容凝固:“这是哪个蹩脚匠人做的?针脚如此粗疏。”
     “用料也太次,若交予我等,必能做得更轻更韧。”
     李乾急问:“能否做得更保暖?此乃关键。”
     一位老工匠捻须沉吟:“保暖一事...若用狐皮作衬,定能御寒。”
     (唐代尚无棉花)
     “不必了。”太子突然打断,“只需做得更结实轻便即可。”说罢便拉着二人匆匆离去。
     路上李乾忍不住道:“太子,狐皮...”
     李亨莞尔:“与其缝在睡袋里,不如制成狐裘。行军时可穿,宿营时可盖,岂非一举两得?”
     李乾大惊:“可数千将士所需狐裘...”
     李亨朗声一笑,衣袖翻飞间尽显储君气度:“若是要那些能‘三尺化雪的极品白狐裘,我大唐确实所藏不多。但若只论御寒之效,不拘毛色斑杂,莫说八千,就是万件也拿得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臣代三军将士,谢太子恩典!”李乾闻言大喜。有了这万件狐裘,行军时可御风寒;配上改良睡袋,宿营时可得安眠。寒夜远征的最大难题,竟就此迎刃而解。
     三人入宫面圣,李亨将此事娓娓道来。
     李隆基听罢龙颜大悦,竟破天荒地连声称赞太子。
     这位开创开元盛世的雄主,向来对诸子失望,立李亨为太子实属无奈之举。今日见太子献策有功,倒真生出几分欣慰。
     李亨受此褒奖,恍如置身云端。多少年了,这还是父皇第一次对他露出赞许的目光。
     玄宗对那睡袋也颇感兴趣,当即准了王维随军的请求。这位诗佛激动得险些吟出诗来,袖中的手指都在微微发颤。
     试制的新式睡袋很快出炉。李乾逐一检验:虽保暖性提升有限,但更轻更韧,收展也更便捷。多带一个不过增重数斤,对远征将士却是莫大福音。
     披上狐裘的刹那,暖意顿时驱散寒意。虽不及宫中暖榻,但辅以篝火,已足可御寒。李乾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军器监里,工匠们正日夜赶工。雪橇需优先打造,将士们还等着操练这项新技艺。至于睡袋,倒可从容运送,待大军开赴大非川时再行配发。
     朔风呼啸的清晨,军器监的工匠们已赶制出第一批雪橇。李乾当即决定先行返回大非川,训练将士们掌握这项新技艺。
     启程之日,长安城外旌旗猎猎。令人意外的是,李隆基竟亲率重臣前来送行。
     李隆基身着明黄龙袍,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威严:“吐蕃乃华夏千年之患,昔年秦皇汉武皆未能平定。今我大唐若能一举功成,实乃千秋伟业!”
     “李卿尽管放手一搏!”李隆基一挥龙袖,声若洪钟:“纵使兵败,朕绝不加罪;若得凯旋,必当厚赏三军!”
     李隆基环视群臣:“诸位爱卿可有嘱咐?”
     李林甫上前执起李乾之手,亲切道:“粮草辎重,本相必保无虞。若有一兵一卒挨饿,唯本相是问!”
     李乾会意一笑:“多谢丞相!”二人目光交汇,心照不宣。
     陈玄礼只铿锵有力地吐出五字:“给老子往死里打!”
     太子李亨又细细叮嘱几句,饯行之礼方毕。
     朝阳初升时,李乾率龙武军铁骑出长安,预示着这场跨越千年的雪域征途,即将揭开序幕。
    喜欢。
  

第158章 睡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