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章 曹操与士族的密谋[2/2页]

重生归来,我林冲追妻火葬场 林钧灏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下种子,才有秋收的盼头。我们现在偷闲,也是在播种子啊。”
     “播什么种子?”
     “播一个安稳的念想。”林烨握住她按在琴弦上的手,“等打败了曹操,我就在这锦江边上盖一座大宅院,院里种满你喜欢的海棠和杏花。你弹琴,我写诗,再也不管什么天下纷争。”
     蔡文姬的眼眶红了。她想起在匈奴的十二年,每天望着南飞的雁,以为这辈子再也回不了中原;想起归汉后,曹操将她嫁给屯田都尉董祀,日子过得像一潭死水。直到遇见林烨,这个突然出现在乱世里的男人,会为她描眉,会听她弹琴,会在她说起乡愁时,默默记下每一个细节,然后在成都城里仿造一座并州的小院。
     “烨郎,”她靠在他肩上,声音轻得像羽毛,“其实不用等打败曹操……有你在的地方,就是安稳。”
     黄昏时,江面上起了雾。林烨点燃竹楼里的油灯,蔡文姬便抱着琴,唱起了她新编的歌词:“锦江月,照归人,一弦一柱思华年……”她的声音清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音,那是历经沧桑后的珍惜,是漂泊半生后的安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烨跟着哼唱,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打着节拍。他想起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的初衷——不过是想在乱世里活下去,却没料到会遇到这样一个女子,让他愿意为了“安稳”二字,去对抗整个天下。
     竹楼外,巡夜的甲士脚步声远远传来,又轻轻离去。他们知道,主公此刻最不想被打扰。远处的军营里,篝火连成一片星河,那是守护这片安宁的屏障;而竹楼里的灯火,却比所有篝火都更明亮,因为那里燃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乱世里偷来的、最珍贵的诗酒年华。
     几日后,诸葛亮送来急报:阳平关大捷,夏侯渊兵败退守陈仓;曹仁在南郡被关羽击退;曹操在长安听闻败讯,气得吐血。林烨看完军报,随手放在案上,转身对正在插花的蔡文姬笑道:“看来,我们的‘安稳,又近了一步。”
     蔡文姬将一瓶新开的海棠放在窗边,回头望他,眸子里盛着锦江的月光:“那今晚,我们要多饮几杯。”
     “好,不醉不归。”
     竹楼里的琴声与笑声,顺着锦江的流水飘向远方。远处的战火还在燃烧,天下的纷争远未结束,但此刻,在这片被温柔笼罩的竹楼里,时间仿佛停住了。一弦一柱,弹的是眼前的相守;诗酒年华,享的是此刻的安稳。乱世再乱,总有一些瞬间,值得用一生去铭记。
     帐外夜风卷着残烛,将林烨的影子钉在帐幔上。他指尖捻着半块玉佩,那是穿越时攥在手心的唯一物件,此刻倒成了计算时辰的刻度——玉佩投在案几的阴影与铜壶滴漏重合时,正是曹操约定动手的时刻。
     帐内忽有异动,林烨侧身隐入梁柱后。曹操的靴底碾过草屑,带着三名亲卫正对着舆图低语。“三更造饭,五更衔枚,直扑左营辎重。”曹操的声音压得极低,指节叩在“乌巢”二字上,“袁绍那厮必料我袭主营,偏要反其道而行。”
     林烨唇角微勾。他早从《三国志》里嚼烂了这段,曹操的“奇兵”不过是历史书上的一行字。他前日故意让亲随在袁绍帐前“失言”,说左营布防最密,此刻想来,曹操定是把这话当成了破绽。
     “夏侯敦带三百精骑为先锋,”曹操续道,“我自领主力随后。切记,见火光为号。”
     林烨悄然退开,靴底沾着的泥土在地面拖出细痕,却在帐门口被夜风卷走。他摸出怀中竹哨,三短一长的哨音隐入风声——这是他与袁绍部将约定的信号,告知对方将计就计,在左营外设伏,反在乌巢埋下虚兵。
     回到自己帐中时,铜壶滴漏刚好漫过刻度。林烨铺开信纸,提笔写下“孟德今夜必袭左营,可虚守实攻”,末了添了句“乌巢不必设防”。他知道,明日晨光里,曹操的骑兵会撞进预设的陷阱,而历史的轨迹,将在他这双来自未来的手底,悄然转了个弯。
    喜欢。
  

第13章 曹操与士族的密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