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迹跳入眼帘:34;九回香,性烈,可镇阴火......34;
     学者的指甲在纸页边缘掐出一道浅痕。
     月光漏过窗棂时,他正翻到《心味录》第三卷,泛黄的纸页突然发出脆响——34;五辛可镇邪火,七味能驱阴气34;几个字像惊雷劈在眼底。
     他猛地直起腰,铜框眼镜滑到鼻尖也顾不得推,枯瘦的手指顺着字迹反复摩挲,仿佛要确认这不是幻觉。
     34;原来如此!34;他喉咙里滚出一声低笑,转身抓起案头狼毫,砚台里的墨汁早被夜风吹得半干。
     他蘸了蘸水重新研墨,笔尖在帛书上走得飞快,34;葱、蒜、韭、薤、兴渠为五辛,配山萘、甘松、零陵香......34;写着写着忽然顿住,抬头望向窗外的星子——苏小棠在南方,这些香料她该是有的,但火候的拿捏......他咬了咬唇,又补了行小字:34;七味需在火起第三息投,辛气要裹着灶膛风散。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帛书刚卷好,窗外传来信鸽扑棱翅膀的轻响。
     他将帛书塞进竹筒,亲手系在信鸽腿上,对着那抹灰影轻声道:34;快些,再快些。34;信鸽振翅而起时,他听见后殿传来更漏声,这才惊觉已过子时。
     同一时刻,天膳阁的地下库房里,老厨头的旱烟杆敲在青石板上34;笃笃34;作响。
     他面前的樟木柜落了层薄灰,锁孔里塞着半片干荷叶——这是他二十年前亲手设的机关。34;小棠那丫头,该是遇上坎了。34;他嘟囔着,用烟杆挑开荷叶,铜锁34;咔嗒34;弹开。
     柜中躺着个红布包,布面的金线绣着八卦纹,边角已磨得发白。
     老厨头解开布包,露出枚青铜铃铛,表面布满细密的云雷纹,铃口还沾着半星陈年灶灰。
     他对着铃铛吹了口气,指尖轻轻一摇——34;嗡34;,清越的铃声像山涧穿石,在空荡的库房里荡开。
     34;火音铃,火音铃......34;他用袖口擦了擦铃身,34;当年你跟着我走南闯北镇过七十二处邪火,今儿该护护小棠了。34;说罢将铃铛塞进牛皮锦囊,唤来最得力的小徒弟:34;骑我的乌骓,走官道,天亮前务必把这东西交到苏姑娘手里。
     要是路上遇着暗卫盘问......34;他眯起眼,34;就说老厨头的东西,天王老子也拦不得。34;
     小徒弟翻身上马时,老厨头突然又喊住他:34;等等!34;他从怀里摸出个油纸包,34;把这个也带上,是苏姑娘最爱吃的糖蒸酥酪,热着吃才甜。34;
     废弃的山神庙里,苏小棠正往灶膛里撒最后一把九回香粉。
     夜风吹得门帘哗哗响,她盯着逐渐腾起的黑雾,掌心沁出薄汗——这是她第三次主动引余火了。
     前两次她撒腿就跑,可老厨头说34;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34;,陆明渊的暗卫又总像影子似的跟着,她忽然就不想再躲了。
     34;来啊。34;她对着黑雾轻声说,声音里带着股狠劲。
     黑雾果然凝成拳头大的团,34;嘶嘶34;地吐着火星子,眼看要扑到她脸上。
     就在这时,庙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苏小棠眼角余光瞥见道袍角一闪,牛皮锦囊34;啪34;地落在她脚边。
     她弯腰捡起,刚解开绳结,青铜铃铛的清响便撞进耳膜——34;嗡——34;
     黑雾突然剧烈扭曲,像被抽了筋骨的蛇,在铃声里一寸寸蜷成细线。
     苏小棠望着它消散的方向,忽然想起侯府后厨的老灶,想起御膳房里永远烧得旺旺的炭炉,想起天膳阁开张那日,上百口锅同时起火的热闹。34;你们也曾是人间烟火的一部分吧?34;她对着余烬轻声说,声音轻得像叹息。
     马蹄声渐渐远去,庙外的月光更亮了些。
     苏小棠捡起锦囊,摸到里面还塞着个油纸包,打开时甜香混着热气扑了满脸——是糖蒸酥酪,老厨头的手艺。
     她咬了口,甜得舌尖发颤,突然想起学者信里提过的南方古镇。
     34;听说那里炊火稀少......34;她对着灶膛里的余烬喃喃,手指无意识摩挲着铃铛上的云雷纹,34;该去看看了。34;
     山风卷着几片枯叶掠过庙门,远处传来三更梆子声。
     苏小棠将铃铛系在腰间,火音铃与天膳玉牌相撞,发出两声清响,像在应和她未说完的话。
    喜欢。
  

第123章 余火未烬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