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紫焰熄灭的密室里,老厨头的手还按在青铜鼎上,指节泛着青白,却笑得眼角的皱纹都堆成了花:34;丫头,你身上的烟火气,比这鼎里的铜锈还沉呢。34;陆明渊抽了帕子替他擦汗,目光却始终落在苏小棠身上——她腕间的金芒随着呼吸明灭,像极了当年在柴房里,她蹲在灶前看火时,映在脸上的光斑。
     34;该去御膳房了。34;苏小棠摸了摸颈间的玉坠,坠子不再冰凉,倒像揣了颗小太阳。
     老厨头挥挥手:34;去吧,那些和面的、烧火的,该等急了。34;圣女攥着裂了纹的骨笛站在角落,欲言又止,最终只是冲她点了点头。
     晨钟撞破雾色时,苏小棠站在了御膳房门前。
     红灯笼在檐下晃,映得青石板上的露水泛着暖光;门里传来菜刀剁砧板的34;咚咚34;声,混着小米粥咕嘟咕嘟的冒泡响,像首没谱的曲子。
     她忽然想起八岁那年,也是这样的晨雾里,她端着冷掉的剩饭往柴房走,老厨头从门里探出头:34;小丫头,来帮我看火?34;
     34;掌事!34;门里的喊声响得突兀,带着点慌:34;太后的樱桃酥,面发过了!34;
     苏小棠手刚碰到门环,铜环便被从里推开。
     小徒弟阿福顶着一头面粉冲出来,见是她,眼睛瞬间亮得像点了灯:34;您可算来了!
     张婶非说要重新和......34;
     34;发过的面?34;苏小棠跨过门槛,灶膛里的火苗34;呼34;地蹿高,映得她眉梢都是暖的。
     案几上的面团软塌塌瘫着,她伸手一按,指腹陷进去又慢慢回弹——果然过了。34;加半盏蜂蜜,两撮桂花蜜饯碎。34;她转身从竹篮里拈起颗樱桃,指甲轻轻一掐,酸甜的汁水溅在面团上:34;发过的面甜得发腻,得用樱桃的酸煞一煞。34;
     阿福愣了愣,突然咧嘴笑:34;我就说掌事有办法!34;张婶从灶台后探出头,手里还攥着擀面杖,见苏小棠看过来,耳尖一红:34;昨儿夜里我......34;
     34;火候到了。34;苏小棠没接话,指了指蒸笼。
     水蒸气34;噗34;地顶开笼盖,甜香混着樱桃的清酸涌出来,像把温柔的刀,劈开了清晨的雾。
     她望着笼里金灿灿的酥饼,忽然想起陆明渊总说她做的点心34;有股子活气34;——原来这活气,是灶前的汗,是揉面的劲,是每颗樱桃都要挑最红的那股子轴。
     34;给太后的食盒。34;她话音刚落,阿福已经捧着描金漆盒凑过来。
     阳光顺着她的脚印淌进厨房,落在张婶沾着面粉的手背上,落在火头军擦汗的毛巾上,落在每口锅沿未干的水痕上。
     原来老厨头说的34;人心的味道34;,是这些热热闹闹的、不肯消停的、活色生香的烟火气。
     34;尝尝?34;
     身后传来熟悉的低笑。
     苏小棠转身,陆明渊正端着粗陶碗,碗里浮着片碧绿的菜叶,汤面还冒着细白的热气。34;你煮的。34;他说,34;昨儿在后厨翻到半把菠菜,想着你总说39;汤要滚三滚,菜要最后下39;。34;
     苏小棠接碗的手有些抖。
     汤里有白胡椒粉的辛辣,有香油的醇厚,最底下沉着粒虾米——是她从前在侯府当粗使丫鬟时,总偷偷给陆明渊煮的那碗菠菜汤。34;那年我在柴房煮面,你蹲在门槛上啃冷馒头。34;她吸了吸鼻子,34;你说39;这面比侯府的席面都香39;,我就想......34;
     34;想让更多人尝到这种香。34;陆明渊替她说完,指尖轻轻擦过她眼角的泪,34;现在你做到了。34;
     汤顺着喉咙滚进胃里,烫得她眼眶更热。
     原来最浓的烟火气,从来不是山珍海味,是有人记得你煮过的每一碗汤,是有人懂你守着灶台的心意。
     与此同时,太极殿外的汉白玉阶上,圣女跪得笔直。
     她褪下了缀满银铃的法衣,只穿月白中单,发间的骨笛换成了支木簪。34;教派以灶神之名行邪事,34;她声音清亮,惊得檐下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来,34;求陛下赦免被蛊惑的百姓,求让真正的灶神,回到百姓的灶台上。34;
     皇帝坐在龙椅里,目光扫过阶下的圣女,又扫过丹墀外跪了半街的百姓——有提着菜篮的妇人,有扛着炊具的厨子,有白胡子的老茶博士。
     他们举着写满34;求恩典34;的黄纸,却没喊半句口号,连抽噎声都压得轻轻的。
     34;准了。34;皇帝终于开口,34;即日起,每年腊月廿三为39;灶神节39;,着礼部备下三牲,由御厨率天下庖厨,为百姓煮一锅39;万家平安粥39;。34;
     丹墀下爆发出欢呼声。
     圣女仰头望着飞檐上的脊兽,阳光正落在她脸上,把睫毛的影子投在眼下,像落了层细雪。
     她忽然想起昨夜在密室里,苏小棠皮肤下流转的金芒——那哪是灶神的力量,分明是人间千万个灶台的光,攒成的星河。
     而在城南的青竹书斋里,学者正对着烛火翻书。
     案头堆着《齐民要术》《山家清供》,最上面摊开的是本泛黄的《心味录》,页脚密密麻麻记满批注:34;苏小棠论面:发过的面非废材,用果酸激其甜,如唤沉眠之人......34;他蘸了蘸墨,在空白处写下新的一行:34;烟火入魂,方为至味。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烛

第118章 烟火归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