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6章 成都街头,九眼试算[2/2页]

红尘修行:证道之路 乱七八糟的思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百味杂陈。
     “师父……”秋燕终于忍不住了,凑到我耳边,小声道,“要不……我喊几嗓子?我以前在戏班子里学过,保证能把人都招来!”
     我看着她那跃跃欲试的模样,心中一动,点了点头:“也好,你且试试。不过,莫要太过张扬,也莫要显露修士的身份。”
     秋燕得了我的允许,顿时来了精神。她清了清嗓子,站起身,学着那些走街串巷的小贩的模样,扯着嗓子喊了起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知天命,解迷津,趋吉避凶,指点人生!这位大爷,我看您印堂发黑,近日恐有小灾,不若来算上一卦,消灾解厄?”
     她这话一出,周围的行人先是一愣,随即都哄笑起来。一个穿着长衫、手持折扇的年轻书生,更是指着秋燕,摇头晃脑地说道:“小小年纪,不学无术,竟也学人在此招摇撞骗!印堂发黑?我看是你这小丫头心术不正吧!”
     秋燕被他说得俏脸通红,跺了跺脚,正要反驳,却被我拉住了。
     “燕儿,莫与他们争辩。”我低声道,“世人多愚昧,亦多偏见。我等此行,非为争强好胜,而是为体悟人心。”
     秋燕虽然心中不忿,但也只得悻悻地坐了回去,嘟着小嘴生闷气。
     一个上午过去了,我们摊位前依旧是冷冷清清,连一个真正上前来询问的人都没有。眼看日头渐渐偏西,秋燕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连生闷气的力气都没有了。张凌也微微皱起了眉头,显然对这种“无所作为”的状态感到有些不耐烦。
     我心中亦是有些无奈。看来,这“心理郎中”也不是那么好当的。凡俗之人,大多相信眼见为实,或是迷信那些故弄玄虚的“大师”。像我们这样既不显露神通,又不擅长吹嘘的“实在人”,反而难以取信于人。
     就在我琢磨着是不是该收摊,先去祭拜一下五脏庙时,终于,第一个“客人”出现了。
     那是一个年约四旬的中年男子,穿着一身浆洗得有些发白的儒衫,面容清瘦,眉宇间带着几分愁苦与焦虑。他手中提着一个破旧的书箧,在我们的摊位前犹豫了许久,才小心翼翼地走上前来,声音有些嘶哑地问道:“敢问……道长,此处……可是能算命?”
     “正是。”我连忙打起精神,脸上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笑容,“这位客官请坐。不知客官想算些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中年儒生在小马扎上坐下,搓了搓手,有些局促地说道:“道长,不瞒您说,小生……小生乃一介寒门学子,苦读十年,只为求取功名。眼看秋闱在即,心中……心中实在忐忑,不知此番……能否高中?”
     我闻言,心中了然。这又是一个被科举功名所困的可怜人。我仔细打量了他一番,见他虽然衣着朴素,但眼神清明,身上也带着几分书卷气,想来也是个有真才实学之人。只是他眉宇间的愁苦之气太重,显然是压力过大,心神不宁。
     我沉吟片刻,并未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缓缓道:“客官,功名利禄,皆是身外之物。十年寒窗,所求为何?若只为一纸功名,即便高中,亦可能迷失本心。若为经世济民,泽被苍生,则即便名落孙山,亦不失君子之风。”
     那中年儒生闻言,浑身一震,眼中闪过一丝迷茫,随即又化为一丝了然。他对着我深深一揖,道:“道长所言,如醍醐灌顶!小生……小生受教了!只是……只是这功名,毕竟是小生半生所求,若能得道长指点一二,小生感激不尽!”
     我微微一笑,从桌上拿起一张早已准备好的“好运符”,递给他,道:“客官,天机不可泄露。贫道观你印堂隐有文光,并非池中之物。此符乃贫道亲手绘制,蕴含天地正气,可助你凝神静气,文思泉涌。你且收好,考试之时佩戴于身,平日里多行善事,积累福报,功名之事,自有天定。”
     那中年儒生接过符箓,见上面符文虽然歪扭,却也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祥和之气,心中将信将疑,但还是恭敬地收了起来,从怀中摸出几枚铜钱,放在桌上:“多谢道长指点!这点程仪,不成敬意。”
     我摆了摆手,道:“客官,我等出家人,算命解惑,乃是随缘。这程仪,便不必了。只望客官日后若真能得偿所愿,莫忘今日贫道之言,多为百姓做些实事,便是对贫道最好的感谢了。”
     那中年儒生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感动,再次对着我深深一揖,道:“道长高义!小生谨记!”说完,便带着那张“好运符”,满怀心事地离开了。
     “师父,您就这么让他走了?也不收钱?”秋燕看着那儒生远去的背影,有些不解地问道,“而且,您也没说他到底能不能考中啊?”
     我摇了摇头,道:“燕儿,我等此行,非为敛财,而是为体悟人心,积累愿力。此人十年苦读,心志可嘉,只是被功名所缚,心神不宁。我赠他好运符,言语开解,不过是给他一份心灵的慰藉,一份坚持下去的希望。至于他能否高中,还要看他自身的才学与造化。强求不得,亦不必强求。”
     秋燕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有了第一个“客人”,虽然分文未取,却也算是开了个张。接下来,陆陆续续又来了几位客人。有愁眉苦脸的商贩,询问生意前景;有忧心忡忡的妇人,打探远行丈夫的安危;还有一脸迷茫的青年,不知该选择何种营生。
     对于这些人,我皆以温言开解,引导他们正视困难,积极面对,并随缘赠予“好运符”或“平安符”,不取分文。秋燕和张凌也在一旁学着我的样子,尝试着与那些客人交流,虽然言语还略显生涩,却也透着几分真诚。
     然而,这些客人,大多与那中年儒生一般,听完我的开解,收下符箓,道声感谢便匆匆离去,并未留下任何香火钱。有些甚至在听了我一番“心灵鸡汤”般的劝导后,脸上露出失望之色,觉得我这个道士不通“天机”,只是个会说漂亮话的“嘴炮先生”,连那符箓都懒得收下,便摇着头走了。
     眼看太阳渐渐西斜,我们摊位前的钱箱里,依旧是空空如也。秋燕早已饿得无精打采,趴在桌上唉声叹气:“师父,我们今天……怕是要饿肚子了。这‘心理郎中,也太难当了吧?还不如去打家劫舍……哦不,是行侠仗义来得痛快!”
     张凌也难得地开口道:“师父,他们……似乎并不相信我们。”
     我看着这两个有些垂头丧气的弟子,心中暗自好笑,却也明白,这便是红尘的真实。凡俗之人,大多逐利而生,相信眼见为实。像我们这样只讲“心灵慰藉”、不收分文的“异类”,自然难以得到他们的信任,更不用说收获什么“愿力”了。
     看来,这“红尘试炼”的第一天,是以“惨败”告终了。
     我站起身,伸了个懒腰,笑道:“好了,时辰不早了,收摊吧。今日虽然分文未取,却也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走,为师请你们去吃成都最有名的担担面,好好犒劳一下我们这三个‘失败的算命先生!”
     “好耶!吃担担面去喽!”秋燕一听有吃的,顿时来了精神,之前的沮丧一扫而空,欢快地帮着收拾东西。张凌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一丝浅浅的笑意。
     我知道,这只是开始。明日,又将是全新的一天。而我们,也需要在这不断的“失败”与“尝试”之中,去寻找真正能够触动人心的“医心”之道。
    喜欢。
  

第116章 成都街头,九眼试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