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吸一口气,将柳如烟收集到的关于冯保与光明教勾结、以及山西票号之事,一五一十地向他详细述说了一遍,并将一些关键的证据(柳如烟已秘密送回清玄观,我又誊写了一份)呈了上去。
“张大人,冯保此人,狼子野心,与邪魔外道勾结,贪赃枉法,祸国殃民!若不及时清除,必将成为我大明的心腹大患!您与他素来交好,恐被其蒙蔽,还请大人明察秋毫,早做决断!”我言辞恳切,目光灼灼地看着他。
然而,张居正听完我的话,又翻看了那些所谓的“证据”,脸上的表情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眉头微微皱了皱,随即又舒展开来,淡淡地说道:“林道长,你所言之事,太过骇人听闻。冯保此人,虽有些贪财的毛病,但这些年助我推行新政,亦是功不可没。至于他与光明教勾结,更是无稽之谈。光明教早已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道长莫不是……听信了什么小人的谗言,或是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了?”
他的语气虽然平静,但那话语中蕴含的怀疑与……一丝不屑,却如同冰冷的利剑,深深刺痛了我的心!
“张大人!”我强压下心中的怒火与失望,沉声道,“贫道所言,句句属实,证据确凿!冯保此人,绝非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他若真是光明教的内应,那你这些年的改革成果,很可能都会为他做了嫁衣!甚至……”
“够了!”张居正猛地一拍桌子,打断了我的话,脸上终于露出了不耐烦的神色,“林道长,我知道你心系苍生,嫉恶如仇。但朝堂之事,远非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冯保在宫中势力盘根错节,深得太后信任,若无确凿无疑、铁证如山的罪证,岂能轻易动他?你这些所谓的‘证据,不过是一些捕风捉影的传闻和一些不清不楚的账目罢了,根本不足为凭!此事,休要再提!”
他顿了顿,语气缓和了一些,却依旧带着几分疏离:“道长远道而来,车马劳顿,还是早些回清玄观歇息去吧。这朝堂上的风风雨雨,自有我等凡夫俗子去应对,就不劳道长费心了。”
听着他这番近乎逐客令的话语,我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我明白了。张居正,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与我推心置腹、共论国事的裕王府詹事了。他变了。权力的滋味,让他变得自信,也让他变得……刚愎自用。他或许并非不相信我,只是,在他看来,冯保这个盟友的价值,远比我这个方外之人的“危言耸听”要重要得多。他不愿意,也不敢轻易打破目前这种微妙的政治平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好一个‘不劳道长费心!”我缓缓站起身,脸上露出一丝自嘲的笑容,“张大人,既然你执意如此,贫道也无话可说。只望你日后,莫要为今日之抉择而后悔!”
我说完,不再看他,转身,毅然决然地走出了书房。
离开张府,走在京师繁华而又压抑的街道上,我的心中充满了失望与……一种莫名的悲哀。张居正,这个我曾经寄予厚望的改革者,终究还是被权力的旋涡所吞噬,变得不再纯粹了。
“师父,那张大人……他怎么能这样?”柳如烟跟在我身后,小脸上满是愤懑与不解。秋燕也气鼓鼓地说道:“就是!师父您好心提醒他,他竟然还不领情!真是气死我了!”
我摇了摇头,轻叹一声:“罢了。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他执迷不悟,我等也无需强求。只是,冯保这颗毒瘤,必须尽快拔除!否则,后患无穷!”
回到客栈,我立刻召集柳如烟和秋燕,开始商议对策。既然张居正不肯出手,那我们便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了。
“如烟,你继续利用‘慈仁堂的情报网络,密切监视冯保和醉仙楼的动向,务必找出他们与光明教勾结的更多铁证。同时,也要留意京中其他官员的反应,看看能否找到一些可以联合的力量。”
“燕儿,你剑法高强,身手敏捷,便负责保护如烟的安全,同时,也要暗中探查一下冯保府上的防卫情况,以及那些光明教徒可能的藏身之处。”
“是,师父!”两位弟子齐声应道,眼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我又沉吟片刻,道:“冯保在京中势力庞大,光明教亦是高手如云。我若在京师大动干戈,必然会引起各方势力的注意,甚至可能打草惊蛇,让他们狗急跳墙。依我之见,不如……将计就计。”
“将计就计?”柳如烟和秋燕都有些不解。
我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不错。我打算明日起,便在京师公开露面,或讲经布道,或拜会权贵,或为百姓祈福消灾,总之,要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我身上来。让他们以为,我林清扬此次回京,不过是想扬名立万,巩固我‘国师的地位罢了。”
“那……那真正的行动呢?”秋燕急切地问道。
我看向柳如烟,道:“如烟,你之前查到,冯保与光明教在山西的票号往来密切,乔家、范家、侯家更是其重要的据点。我怀疑,那里才是他们真正的老巢,也是他们敛财、囤积物资、甚至进行某些秘密活动的关键所在。我决定,派你们几位弟子,秘密前往山西,深入虎穴,探查实情,收集罪证!待证据确凿,我便会亲自出手,将他们一网打尽!”
“弟子领命!”柳如烟和秋燕眼中都爆发出兴奋的光芒!这等深入敌后、独立行动的任务,对她们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又传讯给远在清玄观的秋云、陈默和张凌,让他们立刻赶来京师汇合。这趟山西之行,凶险异常,我需要他们五位弟子齐心协力,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数日后,秋云、陈默和张凌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京师。我将我的计划和盘托出,并对他们进行了详细的部署。
“云儿,你沉稳心细,精通符箓与医理,便负责队伍的后勤与疗伤,并随时留意可能出现的毒物或瘴气。”
“燕儿,你剑法高强,身手敏捷,便负责队伍的突击与探路,但切记不可恋战,安全第一。”
“如烟,你聪慧机敏,通晓世情,便负责队伍的情报收集、路线规划以及与当地各方势力的周旋。”
“默儿,你精通药理,擅长灵雾之术,便负责队伍的解毒与环境探查,若遇奇花异草,亦可酌情采集。”
“凌儿,你剑心纯粹,勇猛果敢,便负责队伍的正面攻坚与断后,但需戒骄戒躁,听从师姐们的安排。”
我又分别赐予了他们一些特制的丹药、符箓和法器,并再三叮嘱他们,此行务必以自身安全为重,若遇无法应对的危险,可立刻捏碎传音玉佩,我会以最快速度赶去支援。
弟子们将我的话一一记在心中,眼中充满了对这次任务的期待与……一丝难以言喻的凝重。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历练,更是一场真正的战斗,一场与邪恶势力的殊死搏斗。
第二日清晨,天色微明。五位弟子换上寻常的江湖人士装扮,悄然离开了京师,向着那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山西进发。
而我,则深吸一口气,换上一身崭新的青色道袍,佩上那枚象征着“国师”身份的玉印,缓步走出了客栈,向着京师那繁华而又暗流汹涌的深处走去。
我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而我,以及我的弟子们,都将在这场风暴之中,接受最严峻的考验。
喜欢。
第112章 光明暗流,师尊警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