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诗,讲的是国家情怀。
而后十八公又作诗一首,主题是扬名隐居道场。
孤直公也作了一首诗,描绘的是美酒、美食、美器,尽显放松惬意。
凌空子所作之诗,抒发的是帝王英雄之志,活着要名垂千古,死也要含笑九泉,尽情享受人生。
拂云叟同样吟诗一首,讲的是幸福的生活与日常,活着时知音相伴,死也要留下美名。
唐僧说道:“众仙老之诗,当真如吐凤喷珠般精妙绝伦,即便游夏在世,恐怕也难以称赞有加。”
“承蒙诸位厚爱,贫僧感激之极。但此刻夜已深沉,我那三个小徒,不知在何处焦急等我。”
“想来弟子不能久留,还望老仙们指示归路,容我前去寻访。诸位的高情厚谊,贫僧铭记于心。”
四人笑着说道:“圣僧勿要忧虑。我等与圣僧亦是千载难逢的机缘。”
“况且此刻天光晴爽,虽已夜深,但月明如昼,再宽坐片刻,待天亮之后,我等自会远送圣僧过岭,届时高徒必定能与圣僧相会。”
正说着,只见石屋之外,有两个青衣女童,挑着一对绛纱灯笼,后面引着一个仙女缓缓走来。
那仙女手中轻捻着一枝杏花,笑意盈盈地进门与众人相见。
这仙女究竟生得如何模样?但见:
青姿妆翡翠,丹脸赛胭脂。
妖娆娇似天台女,不亚当年俏妲姬。
四人对视一眼,他们真正的目的终于来了。
这几人确实有与唐僧论道之心,然而,他们设计掳来唐僧的真正意图,是为了给自己的道友杏仙采阳补阴,想用唐僧的元阳助她修行。
之前所做的种种铺垫,不过是为了让唐僧转变信念,沉醉于当下的享受之中。
四人微微欠身,故意问道:“杏仙何来?”
杏仙嘴角噙着一抹笑意,说道:
“知晓有佳客在此吟诗酬唱,特来拜访。恳请得以一见。”
十八公指着唐僧,说道:“佳客便在此处,何须特意求见!”
唐僧赶忙鞠躬还礼,侧身相让。那杏仙吩咐道:“快献茶来。”
又有两个黄衣女童,捧着一个红漆丹盘,盘中放着六个细磁茶盂,依次给几人倒上一盏茶水。
凌空子故意问道:“杏仙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杏仙浅浅一笑,说道:
“仙翁们今宵雅兴正浓,小女子斗胆,想请教诸位佳句一二,不知可否?”
拂云叟赶忙恭维道:
“我等所作皆为鄙俚之言,唯有圣僧之诗,才是真正的盛唐佳作,实在令人钦佩羡慕。”
那杏仙笑道:“若圣僧不吝赐教,还乞赐诗一观。”
四老当即把长老之前所作之诗以及方才所论禅法,向杏仙详细宣说了一遍。
那杏仙听后,满面春风,对着众人说道:
“妾身不才,本不当献丑。但聆听诸位佳句,觉得似不可虚度此景,故而勉强奉和一律,还望诸位莫要见笑。”
喜欢。
第230章 茯苓香引禅心乱,杏艳娇姿道念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