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唐僧一行人离开了女儿国,又往西行了数月。
途中遇到一伙土匪山贼,被孙悟空几棒子就给打死了。
唐僧看着同类被杀,倒也没太大反应。在他心中,始终认定若恶人不除,必定会祸害好人。
这一日,一行人中途找了个村庄借宿。
这一晚,白墨思绪万千。按照原着情节,接下来这一难应该是真假美猴王。
前世就有很多人讨论,有人说假美猴王就是孙悟空自己,白墨对这种说法是相信的。
也有人说被打死的才是真孙悟空,白墨对这一套理论同样觉得有道理。
先说前者观点,孙悟空变出两个自己,闹这么一场究竟所为何事?
还不是因为唐僧一直在他耳边絮絮叨叨,就因为他打死几个山贼,便要将他逐出取经队伍。
原着中如来曾说:“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前世不少人据此解释,说这两只猴子本就是同一个孙悟空,此番不过是他想找如来讨要好处。
为何这么讲呢?因为最后假猴子被打死后,如来让孙悟空去继续保唐僧,孙悟空却说道:
“上告如来得知。那师父定是不要我;我此去,若不收留,却不又劳一番神思!望如来方便,把《松箍儿咒》念一念,褪下这个金箍,交还如来,放我还俗去罢。”
任谁都能听出孙悟空这话的意思,分明就是他不想干了,觉得唐僧实在太难伺候,你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而后如来说道:“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最重要的就是后面这句“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原着里孙悟空本就是戴罪之身,他保唐僧本就是为了赎罪,而如来这话无疑是在告诉孙悟空,只要他好好护着唐僧西行,等事成之后,不是封菩萨就是封佛。
孙悟空这才高兴地答应了。甚至为了凸显孙悟空的重要性,如来还派观音去跟唐僧说:
“你今须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必得他保护你,才得到灵山,见佛取经。再休嗔怪。”
观音说得很清楚,必须得是孙悟空保护唐僧,唐僧才能到达灵山取得真经,让他别再刁难孙悟空。
不过白墨最为担心的还是后者观点。
毕竟前者说法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孙悟空作为一个戴罪之人,一旦不保唐僧,就可能再次被压在五行山下,他哪来的底气和如来谈条件呢?所以,后者的可能性似乎更高。
白墨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天就慢慢亮了。他索性不再纠结,一个翻身下了床。
看着趴在一旁的孙悟空,白墨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从身上扯下一团业火,打入孙悟空体内。
孙悟空在白墨抬手的瞬间就察觉到了,睁开了眼睛,但他并没有说什么,任由那道业火打入体内。
白墨笑着解释道:“算是给你留个底牌,到时候关键时刻召唤出来,打个出其不意。”
孙悟空点了点头,便去喊醒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继续朝西赶路。
一路上,白墨紧紧跟孙悟空站在一起,生怕那六耳猕猴突然窜出来。
就在这时,只听前面的树林里传来沙沙声响。
走在前面的猪八戒放下行李,扛着钉耙就走进草窝里。
紧接着,一声大叫,猪八戒慌慌张张地跑了出来。
众人定睛一看,只见从草堆里竟然冒出两个猪八戒。
白墨眯起眼睛,心中暗自思忖:
这六耳猕猴难道听到自己早上和孙悟空的对话了?怎么变成真假猪八戒了?
白墨略一思索,又觉得不太对劲。
毕竟自己身旁就有孙悟空这个实打实的大罗金仙,六耳猕猴就算神通再厉害,他施展神通时,也应该会被孙悟空的伪圣人之躯感应到。
不然,洪荒时期那只号称“法不传六耳”的六耳猕猴又怎么会被打死呢?
这两个猪八戒惊恐地看着对方,同时朝后退去,那憨傻的模样和平时的猪八戒简直一模一样。
其中一个猪八戒叫嚷道:
“猴哥、白兄,对面那该死的妖魔变成我的模样,你们快打死他!”
另一个猪八戒也不甘示弱道:
“猴哥、白兄,别听那妖魔胡扯,他才是妖魔,快打死他!”
两个猪八戒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拌起嘴来,吵得孙悟空脑袋都大了。
孙悟空不耐烦地把金箍棒往地上一砸,两个猪八戒当即闭上了嘴,而且两人的动作神态竟毫无二致。
孙
第215章 戏变天蓬搅禅途,幻成猢狲乱仙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