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礼那天,太奶奶送她个石榴木匣。34;打开吧,18岁的邮戳。34;匣里是枚完整的铜质邮戳,戳面是石榴花和抛物线的重叠,戳心嵌着她的数学试卷残片。34;1980年我算错了抛物线,你祖父用游丝补上了缺角。34;太奶奶摸着邮戳,34;现在该你补全了。34;
阿沅突然想起高三那年,太奶奶总在她做数学题时剪纸,剪的全是抛物线形状。原来那些散落的纸屑,都被老人收进了邮戳模具。当她把邮戳盖在毕业纪念册上,印泥里渗出的不是颜料,而是石榴汁和荷汁的混合物,在纸上拓出太奶奶和祖父的重叠身影。
六、现世的重逢与邮戳密码
现在的阿沅站在母校的石榴树下,校服口袋里的剪纸刀突然发烫。树皮缝里又卡着个锡盒,里面是太奶奶的最后封信:34;18岁那年你嫌我啰嗦,其实邮戳的缺角是故意留的——就像抛物线永远有未完成的弧度,等后来人用人生补全。34;
信末附着张剪纸,图上的抛物线正好补上她当年数学卷的缺角,而抛物线的顶点,画着18岁的阿沅在操场绣邮戳的模样。此时石榴树突然落下片叶子,叶面上用阳光拓出邮戳形状,戳心嵌着她现在的指印,像极了太奶奶围裙上的石榴纹。
七、数学试卷里的时光脉络
整理旧物时,阿沅在高三数学卷里发现暗格。里面掉出太奶奶的剪纸稿,稿上用炭笔写着:34;1991年芒种,阿沅会在抛物线顶点遇见邮戳。34;稿纸背面是祖父的修表记录,某行写着:34;游丝弯曲弧度=石榴花开口角度=阿沅高考数学最后一题的抛物线。34;
她拿起太奶奶的剪纸刀,顺着稿纸的纹路刻下,刀光闪过处,抛物线突然亮起,映出18岁那年的教室——太奶奶坐在最后一排,用绣针在数学卷背面刺邮戳,而讲台上的老师正在讲解抛物线,粉笔灰落在老人的蓝印花布围裙上,积成邮戳的形状。
八、石榴灯里的未寄之讯
校庆日的石榴树下,阿沅挖到个陶罐,里面装着太奶奶的石榴灯。灯盏里卡着片流萤翅膀,翅膀上的光纹组成邮戳,戳面是18岁的阿沅在图书馆翻书的侧影。34;傻丫头,邮戳不是盖在纸上的。34;灯底刻着太奶奶的字,34;是盖在你解出最后一道题时,眼睛里的光。34;
此时校园广播响起18岁那年的毕业歌,阿沅看见石榴树的影子投在操场第七道,影子的纹路正好是当年绣的邮戳。而灯盏里的流萤翅膀突然发亮,尾部的光纹在地面盖下枚邮戳,邮戳的缺角处,正映着她此刻的笑脸,像极了太奶奶留给她的最后一道数学题——永远有未完成的温柔。
喜欢。
第11章 石榴树下的18岁邮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