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7章 增是不增[2/2页]

1937从上海到重庆 东亭晚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然而当他听说瑞典公使已经拿走了最近半年的全部产量后,气得破口大骂赃话。而那两个词儿,朱则刚好也听得懂,因为电影里短视频里经常能看到。
     然后,他似是狠狠下了一个决心,说道:“朱老板,这里是100根大黄鱼,是我们的定金!但是我们需要1万支青霉素。
     你放心,等我们回到南京,会立刻将剩余部分黄金送过来!”
     “那不行!规矩就是规矩!我一开始跟你们都说好的,怎么能为了一点点利益就破坏自己定下的规矩呢!
     你们想要更多的青霉素,完全可以回去之后取了黄金再来嘛!为了避免被其他国家赶在前面,我建议你们还是尽快吧!”
     朱则当然不可能答应他们的要求!一旦答应,规矩不成规矩,必然会因此遭到其他国家的记恨。得不偿失。
     澳大利亚大使在争取了半天,依然没能成功后,只能悻悻离去。离去之前,跟培克·飞利浦一样,把之前管刘宏锟借的钱又还给了他。
     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希腊也都是如此,先后把定金又换成了黄金。
     收完钱,朱则在离开前,先是给了刘宏锟500块钱中介费,接着又把自己的请柬送给他,邀请他参加自己的婚礼,并当自己的证婚人。
     有这种好事,刘宏锟自然是非常愿意,承诺届时必到。
     回到家后,朱则先是跟两女说了其中的事情,接着跟她们商量是否扩产的事情。
     按朱则的想法,可以适量增产,以应对将来日益增加的订单量,也可以多挣一点。
     谭小灵对于朱则的想法,表示赞同,认为可以适量增产。
     冯楠则认为,短时间内不适合增产,至少在实验室改扩建完成,原材料的来源和废料的处理稳定之前,不适合增产。
     最佳的时间,就是等工业园区完全建成,工厂开业,同时跟德国美国的交易完成之后。
     对于大家的意见,朱则进行了认真的考虑。
     自己和谭小灵的出发点,是从尽快完成几国的订单,好为几大强国腾出产能,拉近跟他们的关系,让他们为自己保驾护航。
     而冯楠的出发点,则是从最根本的技术安全出发。
     她觉得,目前实验室没有任何变化,园区又在大兴土木。这个时候增产,对外没有任何可靠说法。
     而且量产跟增产之间的时间间隔太短,会让人以为青霉素的增产特别容易。而他们没有在第一时间增产,是在待价而沽。届时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口碑。
     冯楠的顾虑,不无道理。朱则也对此进行了通盘考虑。
     实际上,有一点冯楠还没有说到,那就是人手。他们现在名义上只有三个人在进行青霉素的生产,若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反而容易暴露他们的技术优势。
     将来实验室扩建后,产量就得大幅增加,否则对外毫无说服力。总不可能说没扩建前产量500,扩建两倍后却只增加到800吧?
     最后,基于自身安全考虑,朱则最后决定,听从冯楠的意见。
     等到扩建完成,在此期间找一两个稳妥之人加入实验室团队,然后再宣布增产。
    喜欢。
  

第97章 增是不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