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三道奏折先后到达京师洛阳,其实第三道算不上是奏折,那是曹爽派人送来的信件。不过这信件和奏折一样都要先进入尚书府录事,然后再奏请皇帝曹叡要不要批阅。
当下除了张合东征的事情,曹叡最关心的也就是长安曹真曹爽父子。
清晨,皇宫内到处弥漫着一股炭火的味道,在朝殿往西一千米左右,有一处开阔的院子,里边坐的是以陈群为首的中枢机构。孙资和刘放正在大厅里筛选今天要递上去的文件,他们看到曹真贴,长安州府贴以及曹爽亲书之后,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便拿着曹真贴和长安州府贴来到角落的夏侯楙身旁。
“驸马爷,今日安好!”两人礼貌的打招呼。
“孙令刘令,可是有工作与我啊那排?”夏侯楙主要负责东线以及宛城一带的事情,当下还算是比较清闲的节奏。
“不敢不敢,驸马爷说笑了,昨日傍晚收到长安的急件,一件是大司马曹真拟来的,一件是州府拟来的,都知道驸马爷励精图治长安十年,我们就想着州府的事情您要不要过目?”孙资客气的说道。
当时陈群,孙资,刘放,贾逵深受明帝曹叡的信任和喜欢,甚至大部分文件都是几人合并意见处理的,因为曹叡在大事上不会犯糊涂,但是也有把奏折让仕女们批示的前科,所以几人就达成默契,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也不能让无德的女子插手天国内政。因此他们可以在府院内拆读呈上来的信件。
正是有了几位令官的默契,这才对外输出一个清正有明的皇帝形象,如果没有他们几位的加持,从小心理扭曲的曹叡大概率会成为一个冷酷残暴的恶君。
“这怕是不合适吧,这些都是要呈递圣上定夺的奏折。”夏侯楙回到洛阳以后,不仅上下打点处处小心,而且勤奋好学积极主动去解决各府院遗留的问题,引得朝野一片赞叹。
“这倒无妨,天子身下无私事,我们只有提前看了商量了才能制定对应的计策,免得圣上和司空当面问起,没个靠谱的主意。”刘放笑呵呵的说着,更靠近夏侯楙一些,表达出诚意。
夏侯楙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他只知道先武帝非常忌讳有内臣提前看他的信件,于是连连摆手,表示自己已经回到京师了,长安的事情就与自己无关。
刘放和孙资见夏侯楙过于警惕,就拿着奏折回到工作台前,也没有打开,一并把三封信件送到陈群面前。
曹真的信,写的是夏侯晚督办长安有功,西街进度喜人,又把加强的防务做了标记,至于孙礼带使团去拿图纸联络魏延的事情,他一句也没有提,这就是老艺术家的职业操守,从不提前邀功。
长安州府的信件是夏侯晚亲笔写的,很多用词略显拘谨,小心的汇报了长安的工作和西街的进度和规划,但是在最后一段却写着长安大成之前,时常深感压力和疑惑,所以觉得自己只能做做基建或许并不能带领西街辉煌,因此向圣上请辞。
这两封信就给曹叡看懵了,一个曹真对夏侯晚不吝赞美之词,这在朝野之上属实难
第357章 洛阳纸贵[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