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进窗棂,照得那连环弩的青铜机括泛起蜂蜜似的光泽。
它比寻常弩机长了半尺,弩臂上并排开着十个箭槽,槽底的铜簧泛着冷光,最前端的准星是用精钢磨成的,在阳光下刺得人睁不开眼。
34;这是...十连弩?34;关羽凑得极近,连弩身上刻的34;辽东工造34;四个字都看得清楚,34;某在北疆见过三连弩,装箭要半柱香,这十个箭槽...34;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34;装一次箭能连射十次。34;陈子元伸手抚过弩臂,指腹触到箭槽边缘的刻痕——那是他昨夜在设计图上批注的34;减阻槽34;,34;拉弦时铜簧蓄力,扣动扳机就自动推下一支箭。34;他转向老周,34;试过了?34;
老周点头:34;昨日寅时试射,一百步外的靶心,十箭全中。34;他从木架上取下弩机,又捧来一匣短箭,34;军师要演示?34;
陈子元接过弩机时,掌心跳得厉害。
这东西他在现代史书里见过只言片语,没想到真能在三国造出来。
他装上箭匣,拉弦的手稳得像块铁——前世在大学实验室组装精密仪器的本事,到底没白学。
34;看好了。34;他对准五十步外的草靶,扣下扳机。
第一支箭破空声刚起,第二支已经34;咔34;地滑入槽位。
十支箭几乎连成一线,箭簇扎进草靶的声音像急雨打在青瓦上。
等最后一支箭没入靶心,众人这才发现,十支箭竟全钉在拳头大的圆圈里,最边上那支离中心不过半寸。
34;好!34;关羽的喝彩震得工坊梁上的灰尘簌簌往下落,他大步走到靶前拔箭,手指捏着箭杆直抖,34;这箭簇是三棱的?
入肉就拔不出来!34;
刘备没说话。
他盯着弩机的铜簧看了许久,突然伸手摸向箭槽:34;装箭要多久?34;
34;熟练的士卒,一息装一匣。34;陈子元解下腰间的皮质箭囊,34;这箭囊能装五匣,足够连射五十箭。34;他顿了顿,声音轻了些,34;不过现在的铜簧只能用五十次,之后弹力就弱了。34;
老周的脸立刻垮下来:34;辽东的匠头说,是精钢里的炭加少了。
他们已经在试新的淬火法子,下个月就能送来改良的簧片。34;
陈子元的手指在弩机上轻轻一叩。
他想起昨夜在灯下算的数值——如果铜簧的弹力能再提三成,这弩的射程能从一百步提到一百五十步。
可现在...他垂眸时,睫毛在眼下投出一片阴影。
34;弹药用完了再换。34;刘备突然笑了,他拍了拍陈子元的肩,掌心的温度透过棉袍渗进来,34;当年在新野,我们连箭杆都削不直。
如今能造出十连弩,哪怕只能用五十次,也够让曹孟德的步兵脱层皮了。34;
关羽把最后一支箭插回箭囊,刀环在他腰间撞出清脆的响:34;某明日就去校场,挑三百个手稳的卒子练这弩。
等辽东的新簧片到了...34;他没说完,嘴角却扬起抹狠劲——那是当年过五关斩六将时才有的神情。
老周搓着手,欲言又止:34;其实...还有样东西没给明公看。34;他指向工坊角落的木箱,34;辽东送来的信里说,这是连环弩的39;兄弟39;,叫39;床子弩39;,要装在城墙上用...34;
34;且留着明日看。34;刘备转身往外走,披风带起一阵风,把弩机上的青布吹得猎猎作响,34;子元,你陪我去看看造甲的新法子。
老周,把连环弩的图纸抄三份,送我帐里、云长营里,再送一份给文远——他在合肥,用得着这东西。34;
陈子元应了一声,跟着往外走。
路过熔炉时,火星子溅在他靴底,烫得人一缩脚。
他低头看那火星,突然想起昨夜张辽信里的话:34;营中老卒说,这39;汉39;字旗比当年的39;张39;字旗扎眼,扎得人心里发烫。34;
或许,这连环弩就是那面旗的另一种模样。
他想着,抬眼正看见刘备的背影——那背影比在新野时宽了些,却依然挺得像根标枪。
34;子元?34;刘备回头唤他,34;走快些,造甲的工匠说,新皮甲能挡得住普通箭矢。34;
陈子元加快脚步,靴底碾碎的霜壳发出细碎的响。
他摸了摸怀里的军制草案,最底下那张纸角被他揉得发皱——那是他昨夜给辽东匠头发的信,上面写着:34;铜簧加炭量增至七成,试后速报。34;
风卷着熔炉的热气扑在脸上,他听见关羽在后面跟老周打听床子弩的射程,听见刘备和工匠讨论皮甲的缝制针脚。
这些声音混在一起,像首不太工整的曲子,却比任何编钟齐鸣都让人热血沸腾。
喜欢。
第118章 兵工厂大秀肌肉,连环弩初露锋芒[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