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上午9点半,上午第一大节课的下课铃刚响,林观潮已经利落地合上了笔记本电脑。
讲台前,老师还在收拾教案,她动作轻缓地把课本、笔袋一股脑塞进帆布包,拉链拉到一半时,又想起什么,从包里翻出手机塞进外套口袋,这才背起包起身。
林观潮离毕业要求只缺两个学分,这学期就只选了这门“固定收益证券”。
这门课程是个性化选修课,教室里稀稀拉拉坐了不到二十人,大多是低年级学生。
她熟络地走到讲台边,跟正在整理课件的老师打了招呼:“戴老师,我先撤啦,下周见。”
“去吧去吧,”老师抬头笑了笑,目光落在她身上时带着点欣赏,“上周你交的案例分析我看了,对新媒体项目的判断很准,有时间可以多聊聊。”
“好嘞!”林观潮应着,又跟后排两个常坐一起讨论问题的同学挥了挥手,脚步轻快地走出了教室。
正是下课高峰,走廊里,同学们说说笑笑地擦肩而过。
她侧身避开迎面跑来的同学,心里已经在盘算这一天接下来的行程——得赶紧去风和,上午要开个周例会,要审《同学你好》新一期的脚本,下午还要跟广告商对接植入细节……
风和娱乐的办公场地在魏公村的通源文化大厦1112楼,说起来,和R大其实就在同一条街上。
从学校东门出去,坐地铁的话,从R大学东站到魏公村站就一站地,可算上进出站和等车的时间,未必比骑自行车快。
林观潮走到校门口的共享单车停放点,扫开一辆黄色的车子,长腿一跨坐上去时,帆布包在背后轻轻晃了晃。
秋末的风带着凉意吹在脸上,她踩着脚踏板穿过第一个红绿灯的时候路口,比预计时间还早了两分钟。
到了公司楼下,林观潮把车停稳锁好,随手把帆布包甩到肩上,快步走向大厦入口,完全没注意到斜对面的停车场里,一辆黑色宾利的后座上,有人正望着她的背影。
——聂有客指尖夹着未点燃的雪茄,车窗玻璃降下一半,能清晰看见女孩跑向玻璃门时,扎着的低马尾被风掀起的弧度。
这和他印象里那个在慈善晚会上穿着深色长裙、站在角落安静得像幅静物画的样子,几乎判若两人。
“叮”的一声,电梯在11楼停下。
林观潮出电梯时,前台的小姑娘正对着电脑打字,听见动静立刻抬起头,看见林观潮时眼睛一亮,笑着站起身:“观潮姐,你来啦!聂离姐一早就出去了,说是今天跟拍摄组一起去拍视频,估计得下午才回来。”
林观潮除了周五要在学校上一节早八的课,其他时候都是准时八点到公司,前台这个叫晓冉的小姑娘早就摸透了她的习惯。
“知道啦,谢谢晓冉。”她点点头,“上午没什么事吧?”
“没呢,就是关情哥刚才来问了句你什么时候来,《城市角落》的新文案要不要先放你桌上。”晓冉指了指她的工位方向。
林观潮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办公区里一片忙碌景象。
开放式的长桌旁,几个年轻的编剧正围着一台电脑,有人用马克笔在白板上画分镜,有人举着手机念台词,时不时扭头讨论几句。
靠窗的剪辑区,剪辑师戴着降噪耳机,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屏幕上飞快地闪过一帧帧画面。
连负责运营的小姑娘都在对着数据报表念念有词,这是她们现阶段的核心业务,用聂离的话说,“先把短视频的地基打牢”。
林观潮走到自己的工位前坐下,桌上已经堆了一叠文件,她帆布包往椅背上一挂,先伸手拿过最上面那叠刚打印好的周报。
她一行行扫过去,在看到“系列短视频《同学你好》最新一期播放量破百万”时,目光顿了顿,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这个系列是她们公司起步的第一个项目,拍的全是大学校园里的日常:早八卡点冲进教室的慌张、图书馆占座的小插曲、社团招新时的啼笑皆非,全是年轻人能共鸣的小情景喜剧。
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做到百万播放,已经超出了最初的预期。
周报往后翻,是另一个系列短视频项目《城市角落》的数据。
这系列拍的是城市里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人物:凌晨五点握
第183章 豪门虐恋文里的古板形婚工具人43[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