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62章 《市井烟火里的诗意栖居》[1/2页]

粤语诗鉴赏集 汉字靓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开心嘅人》(粤语诗)
     文/树科
     喺乜嘢时间
     嘟做自己嘅,钟意
     钟意堆沙、玩泥巴
     钟意纸角、打波珠
     钟意群架、讲义气
     钟意靓妹、递纸条
     钟意今晚去搬砖
     钟意添朝蒸肠粉
     钟意第日揸部车
     钟意睇人嚟出粮
     钟意见识,钟意谂嘢……
     《树科诗笺》2025.3.11.粤北韶城沙湖畔
     《市井烟火里的诗意栖居》
     —— 论树科《开心嘅人》的语言狂欢与生命哲学
     文/阿蛋
     一、方言诗学:粤语语言的解构与重构
     在当代诗歌创作日益陷入同质化困境的语境下,树科的《开心嘅人》以粤语方言为载体,构建起独特的语言场域。粤语作为古汉语的活化石,保留着大量中古音系特征,其九声六调的语音系统天然具备音乐性。诗人通过 “喺乜嘢时间”“嘟做自己嘅” 等口语化表达,将日常对话转化为诗歌语言,打破了书面语与口语的界限,这种语言实践暗合巴赫金 “狂欢化” 诗学理论 —— 在语言的狂欢中消解权威,释放被规范语言压抑的生命力。
     粤语中的俚语与俗语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记忆。“纸角”“打波珠” 等童年游戏的称谓,唤起岭南地区集体记忆;“搬砖”“蒸肠粉” 等市井意象,勾勒出底层劳动者的生活图景。这些方言词汇的运用,不仅是对地域文化的忠诚记录,更是对标准化普通话霸权的诗意反抗。正如诗人于坚所言:“方言是土地的口音”,树科通过粤语的诗性转化,使地域文化获得了文学表达的合法性。
     二、意象谱系:日常生活的诗性转译
     诗歌中密集排列的意象群构成了独特的生活图谱。从童年游戏到成年劳作,从物质欲望到精神追求,诗人以 “钟意” 为纽带,将看似琐碎的日常片段串联成诗。“堆沙、玩泥巴” 与 “搬砖” 形成隐喻性对照,前者是童真时代的自由创造,后者则是成年世界的生存劳作,这种对照揭示了生命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必然性。
     “靓妹、递纸条” 与 “睇人嚟出粮” 的并置,展现了欲望的不同维度。爱情的朦胧憧憬与对物质回报的现实期待,构成了世俗生活的双重底色。这种对欲望的坦率书写,颠覆了传统诗歌 “言志载道” 的价值取向,回归到《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的民间传统。正如艾略特在《荒原》中通过碎片式意象重构现代文明图景,树科也通过日常生活意象的拼贴,完成对当代生存状态的诗学解构。
    &

第662章 《市井烟火里的诗意栖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