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相生的语言宇宙》
——论《我哋嘅元宇宙》中的粤语诗性建构与存在辩证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星丛中,粤语诗歌犹如一颗独特的星辰,以其鲜活的方言质感和独特的语法结构,为现代诗学提供了别样的表达可能。树科的《我哋嘅元宇宙》正是这样一首值得深入解读的文本,它通过粤语特有的词汇、语法和节奏,构建了一个关于存在本质与认知方式的诗性宇宙。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方言写作的独特魅力,更在34;我哋34;(我们)与34;元宇宙34;这一对看似矛盾的概念碰撞中,展开了对主体性、客观世界与语言表征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
一、粤语的诗性突围:方言作为认知世界的语法
《我哋嘅元宇宙》最显着的特征在于其全粤语的表达方式,这种语言选择绝非简单的形式创新,而是一种诗学立场的宣示。诗中34;系34;(是)、34;喺34;(在)、34;哋34;(们)、34;冇34;(没有)等粤语特有词汇,构建了一套不同于标准汉语的认知编码系统。法国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曾指出:34;语言不仅为交流服务,它首先是一种解释世界的方式。34;粤语中34;系34;与34;喺34;的严格区分(前者表判断,后者表存在),为诗歌提供了更精确的存在论表达工具。诗人用34;世界系你哋嘅/系佢哋嘅,嘟系我哋嘅34;(世界是你们的/是他们的,也是我们的)这种判断句式,与34;喺你我佢,主观嘅34;(在你我他,主观的)这种存在陈述形成对照,巧妙地展现了存在与归属之间的辩证关系。
粤语的语法结构在这首诗中呈现出特殊的诗性节奏。如34;你有睇,佢冇闻,我噈谂34;(你有看,他没闻,我在想)这样的排比句式,通过省略标准汉语中必需的语法成分(如34;你在看34;中的34;在34;),创造出一种跳跃性的节奏感。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34;语言是存在之家34;,粤语这种高度省略的语法结构,恰恰为表达存在的直接性提供了合适的载体。诗中34;你冇梦,佢有脚,我听啫34;(你没有梦,他有脚,我听着)这样的非逻辑并置,通过粤语特有的简洁表达,实现了意象的自由组合,构建出一个超越常规逻辑的诗歌空间。
二、主体性的多维交响:34;我哋34;作为复调存在
诗歌标题《我哋嘅元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张力的组合。34;元宇宙34;(metaverse)作为数字时代的热门概念,暗示着虚拟、技术与未来;而34;我哋34;这一粤语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则承载着浓厚的本土性与集体意识。这种刻意的概念碰撞,展现出诗人试图在全球化语境中重新定位本土身份的思考。
诗中通过34;你佢我34;三者的不断转换与对话,构建了一个复调式的存在图景。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在此得到巧妙运用:每个主体都以自己独立的声音参与这场关于存在的对话。34;你系高,佢嘅长,我够广34;(你是高,他的长,我足够广)这样的表述,不仅展现了不同主体的属性差异,更暗示了认知世界的多元视角。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关于34;能指34;与34;所指34;任意性的理论在此得到印证:同一客观世界(所指),在不同主体(能指)的认知中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诗中34;我哋34;这一集体主体的特殊地位。从开篇34;嘟系我哋嘅34;(都是我们的)到结尾34;齐咗?啦34;(都齐了吧),34;我哋34;既是众多独立个体的集合,又是一个超越个体的整体存在。这种集体主体的构建方式,与岭南文化中强调群体和谐的价值观密切相关。法国哲学家萨特认为34;存在先于本质34;,而在这首诗中,通过粤语特有的复数表达,34;我哋34;的存在本身就成为了一种本质性的宣言。
三、虚实相生的存在辩证:从34;有冇34;到34;灵犀34;
诗歌中反复出现的34;有冇34;(有无)概念,构成了全诗的核心哲学命题。34;喺有冇嘅,虚实嘅34;(在有无的,虚实的)这一表述,直接将存在状态置于虚实二元对立的张力之中。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34;方生方死34;思想在此得到回响,而诗人通过粤语的独特表达,赋予了这一古老命题以现代意义。<
第653章 《虚实相生的语言宇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