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23章 《方言抵抗和诗意栖居》[2/2页]

粤语诗鉴赏集 汉字靓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递的情感质地。
     从诗学传统看,树科的创作延续了自黄遵宪34;我手写我口34;以来的方言诗学探索。但不同于明清粤讴的市井趣味,也不同于廖恩焘《嬉笑集》的俚俗风格,《信唔信》将方言提升为存在论层面的言说方式。就像西西在《我城》中用粤语思维重构城市叙事,树科的诗同样实现了34;方言作为方法34;的创作突破。这种写作策略在全球化语境中具有特殊意义——当资本流动不断抹平地域差异时,方言成为守护地方经验的最后堡垒。
     诗歌中34;日日出门睇风流34;的34;睇34;字值得特别注意。这个粤语常用词比普通话的34;看34;更具主动性与参与感,它包含着审视、观察乃至评判的多重意味。诗人通过这个动词暗示了方言使用者的主体位置——不是被动接受既定现实,而是主动建构生活世界。这种语言姿态与诗人选择粤语写作本身形成互文,共同构成了对文化霸权的温柔抵抗。
     从声音诗学角度分析,《信唔信》的韵律建立在粤语九声系统之上。如34;事/时34;、34;楼/口/流34;等押韵字,在粤语中分属不同的声调类别,形成比普通话更为丰富的音韵织体。这种声调变化造成特殊的音乐性,就像古典诗词中的入声字在现代粤语中得以保存一样,树科的诗歌通过方言音韵实现了古今对话。这种声音政治学实践,与纳鲁达用西班牙语写《二十首情诗》具有相似的文化抵抗意味。
     在符号学层面,诗歌中的粤语词汇构成了独特的意指系统。当34;啜茶楼34;替代34;喝茶34;时,不仅改变了能指,更重塑了所指的文化内涵。广式茶楼中的34;啜34;包含着特定的饮食礼仪与社会交往模式,这个动词的选择使诗歌成为地方文化的活态档案。就像本雅明所说的34;气息34;(aura),这些方言词汇携带着不可复制的文化记忆,抵抗着标准语的抽象化暴力。
     树科的创作提示我们:方言诗歌的价值不在于猎奇的地方色彩,而在于为汉语提供差异性的思维方式和感知模式。当普通话日益成为34;脱域34;的交流工具时,方言反而守护着语言与存在的本真联系。《信唔信》这个标题本身就是一个宣言——它既质疑单一的语言权威,也相信方言蕴含的另类现代性可能。在文化同质化愈演愈烈的今天,这样的方言写作不啻为一次诗意的34;在地抵抗34;,它证明真正的现代性应该是多元共生的复调结构。
     这首诗最终告诉我们:所谓34;信唔信34;,不仅是价值判断,更是语言选择。在标准语与方言的权力博弈中,树科以粤语的诗性力量,为所有边缘化的地方经验赢得了言说的尊严。就像海德格尔所说34;语言是存在之家34;,粤语诗人用方言重建的,正是一个被现代性遗忘的、更具温度的精神家园。
    喜欢。
  

第623章 《方言抵抗和诗意栖居》[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