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喺世界》(粤语诗)
文/树科
炎黄喺俄罗斯
喺艾尔米塔什博馆
华夏喺大不列颠
喺大英博物馆
中囻喺美利坚
喺大都会艺术馆
中华喺法兰西
喺卢浮宫博物馆
中国喺大日本
喺东京国立博物馆
噈系咁,中国喺世界……
《树科诗笺》2025.3.5.粤北韶城沙湖畔
《被禁锢的文明》
——论《中国喺世界》中的文化流离与身份重构?
文/阿蛋
在全球化浪潮裹挟下,文化的地理边界与归属问题日益成为思想界热议的焦点。树科创作的粤语诗《中国喺世界》,以看似直白的排比句式,将 “中国” 的地理坐标锚定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之中,构建起一个充满张力的文化空间。这首短诗突破了传统诗歌抒情言志的范式,以冷峻的文化批判姿态,叩击着历史创伤与文明归属的深层命题。在粤语方言的独特韵律与陌生化表达中,诗歌完成了对文化掠夺史的解构与文明主体性的重构,为当代诗学研究提供了极具启示性的文本样本。?
一、博物馆空间的文化隐喻与殖民叙事?
诗中反复出现的 “艾尔米塔什博馆”“大英博物馆”“大都会艺术馆” 等世界顶级博物馆名称,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文化空间网络。这些空间不仅是艺术品的收藏场所,更是殖民主义历史的物质见证。大英博物馆中 2.3 万件中国文物,其中 90% 来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劫掠;卢浮宫的《女史箴图》摹本,承载着敦煌藏经洞文物流失的血泪史。这些博物馆的 “文明圣殿” 表象之下,隐藏着殖民掠夺的暴力逻辑。?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异托邦》中指出,博物馆作为 “异托邦” 空间,通过将物品抽离原生语境,重构了一套新的权力话语。诗中 “中国” 被放置于这些异托邦空间中,成为被凝视、被阐释的对象。这种空间位移消解了文化的原初语境,使文物沦为西方中心主义叙事下的文化标本。正如霍米?巴巴在《文化的定位》中所述,文化霸权通过 “他者化” 策略,将被殖民者的文化纳入自身话语体系,完成意识形态的渗透。?
粤语方言的使用在诗中具有特殊意义。作为中国南方重要方言,粤语既承载着岭南文化的独特记忆,又因香港、澳门的历史背景与殖民文化产生复杂关联。诗中 “喺”“噈系咁” 等粤语词汇,强化了文化身份的在地性,与博物馆空间的异质性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文化流离中的身份困境。?
二、文化符号的离散与文明主体性的消解?
诗中 “炎黄”“
第502章 《被禁锢的文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