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诗学视域下的地方性重构》
——论《岭南大湾喺天堂》的方言诗学实践
文/一言
在中国当代诗歌的版图上,方言写作始终保持着独特的生命力。树科创作的粤语诗《岭南大湾喺天堂》,以其鲜明的语言特征和地理诗学建构,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方言诗歌现代性转化的典型样本。这首完成于2025年的作品,既延续了岭南34;竹枝词34;的叙事传统,又在全球化语境下重构了地方性知识谱系,展现出方言诗歌在当代语境中的多维可能。
一、地理诗学的空间折叠术
诗歌开篇即以34;宇宙咁大,地球靓靓34;的宇宙视角展开宏大叙事,却在第二行迅速聚焦于34;南岭省镜34;的地理坐标。这种从浩瀚星海到具体地貌的空间折叠术,暗合列斐伏尔34;空间生产34;理论中关于绝对空间与抽象空间的辩证关系。诗人通过方言34;省镜34;(清晰可见)的独特表述,将地理景观转化为文化透镜,使得珠江三角洲的34;一江北江,一江东江/一江西江34;不仅呈现为水文脉络,更升华为文明经络。
在三江并流的意象谱系中,我们可见韩愈《送桂州严大夫》34;江作青罗带34;的古典意境,又与当代地理学家司徒尚纪《岭南水文化》中的水系文明论形成互文。诗人用34;嘟喺珠江34;的方言表达(意为34;都是珠江水系34;),消弭了现代行政区划的边界,重构了岭南文化的整体性想象。这种空间修辞策略,恰如大卫·哈维所说34;时空压缩34;的文学投射,在四行诗句中完成了从自然地理到文化地理的转换。
二、方言诗学的声韵革命
在声韵结构层面,诗歌突破普通话的四声框架,充分调用粤语九声六调的韵律特征。34;潮话客语,白话港澳34;八字,声调起伏如南岭山脉的等高线,平仄交替间暗藏音律密码。这种声调组合不仅符合语言学家詹伯慧所言34;粤语声调的音乐性34;,更实现了宇文所安强调的34;诗歌作为声音艺术34;的本质回归。诗中34;冇花冇咈34;(无花无烦)的叠字运用,既保留《诗经》重章叠句的古典韵味,又融入岭南童谣的节奏特质,形成独特的声学景观。
饶宗颐在《岭南诗歌研究》中指出:34;粤音之妙,在乎入声短促而意无穷。34;本诗结尾34;天堂岭南34;四字,以阳平声收束,在粤语发音中形成上扬的抛物线,恰似广府建筑飞檐翘角的韵律升华。这种声调的诗学转化,印证了诗人
第484章 《粤语诗学视域下的地方性重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