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5章 《诗性智识的方言突围与灵性重构》[2/2页]

粤语诗鉴赏集 汉字靓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粤语34;镜34;与34;敬34;的同音异义中,达成伦理学的声训互文。
     三、道德诗学的拓扑学建构
     末联34;灵犀嚟去爱仁人/有道冇道睇善心34;实为微型伦理学宣言。诗人将《论语》34;仁者爱人34;的儒家伦理,与《道德经》34;有道无道34;的辩证框架并置,创造出34;爱仁人→善心→道34;的三阶拓扑结构。这种糅合令人想起列维纳斯在《总体与无限》中强调的34;他者之脸34;的伦理优先性——当34;灵犀来去34;超越主体性牢笼,诗中的34;善心34;便不再是康德式的绝对律令,而是德里达所言34;无法解构的正义34;的诗性显影。
     更精妙的是34;睇34;(看)字的在场性书写。在粤语语境中,34;睇34;不仅指视觉感知,更包含34;照料、看顾34;的伦理责任(如34;睇医生34;)。这种语义折叠使34;睇善心34;成为列维纳斯式34;面对他者34;的方言表述,而34;超神圣34;与日常动词的并置,恰好印证了维特根斯坦34;神秘的不是世界如何存在,而是世界竟然存在34;的哲学惊异。神圣性在此被重新编码为对日常的超越性凝视。
     四、新古典主义的方言路径
     该诗在声律层面的实验,堪称对《诗经》传统的量子跃迁。通过统计全诗粤语声调:首联34;角34;(gok3)34;利34;(lei?)构成上入对去声的峭拔起势;颈联34;魄34;(paak3)34;神34;(san?)以阴入配阳平,模拟青铜罄与木鱼的禅院对话。这种声调配置既暗合《文心雕龙》34;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34;的音韵美学,又突破近体诗平仄二元框架,在九声音阶中重建34;声情—辞情34;的量子纠缠。
     在意象系统层面,34;犀牛角/魂魄34;构成玻尔互补原理的诗学演示:当我们将注意力聚焦于物质性的犀角(粒子性),便无法同时把握作为波函数的魂魄;唯有接受这种不确定性,才能理解34;灵犀伴侣34;为何既是量子纠缠的隐喻,又是《周易》34;二人同心34;的当代转译。张枣所言的34;元诗34;意识,在此展现为对诗本身如何认知世界的自反性思考。
     结语:方言作为诗学本体
     《识识灵犀》的价值,在于它证明了方言不仅是文化保育的标本,更是激活汉语诗学潜能的手术台。当诗人用34;镜明34;折射被普通话滤色镜过滤的精神光谱,用34;噈通34;的声波探测被现代性麻醉的神经突触,他实际上在实践海德格尔所谓的34;语言是存在之家34;——只不过这个34;家34;的梁柱是粤语的声调,砖瓦是岭南的巫傩记忆。在此,树科为陷入范式危机的汉语新诗指明了一条可能路径:唯有重返方言的褶皱深处,才能在全球化语境中重建诗的灵犀。
    喜欢。
  

第375章 《诗性智识的方言突围与灵性重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