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53章 《丹霞意象的复调咏叹》[1/2页]

粤语诗鉴赏集 汉字靓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丹霞意象的复调咏叹》
     ——论树科《丹霞嘅意象》的诗学建构
     文/文言
     一、引言:在地性书写的诗学突围
     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诗坛,树科以粤语方言为载体创作的《丹霞嘅意象》,犹如一曲穿越时空的山水谣。这首植根于粤北丹霞地貌的组诗,通过方言词汇的肌理与古典诗学的对话,构建出独特的34;复调意象34;体系。诗人以34;丹霞34;为原点,在语言炼金术中完成对自然景观的解构与重构,其创作实践恰如庞德所言34;意象是在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情感的复合体34;,却以岭南方言的韵律赋予传统意象主义新的生命体征。
     二、语言炼金术:粤语方言的诗学转化
     1. 音韵的拓扑学
     诗作开篇34;丹霞靓,靓丹霞34;的顶真修辞,在粤语九声六调中形成声波震荡。34;靓34;字作为粤语特有的审美判断词,既承袭《文心雕龙·物色》34;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34;的观物方式,又以方言的鲜活性颠覆了普通话诗语的同质化倾向。当34;阿丹雄挺,阿霞温柔34;的拟人化称谓响起,我们仿佛看见《诗经》34;关关雎鸠34;的比兴传统在当代方言中的变奏。
     2. 词汇的考古学
     34;睇丹霞,惗丹霞34;中的34;睇34;(看)与34;惗34;(想),构成视觉与思维的双重镜像。这种方言词汇的选择,暗合海德格尔34;诗是存在的居所34;的哲学命题——当语言回归地方性知识,诗人便在词与物的缝隙间搭建起通向本真的桥梁。正如本雅明在《译者的任务》中所言,方言诗恰似34;纯语言34;的碎片,在翻译的困境中反而彰显其不可替代的原始力量。
     三、意象的拓扑学:从地貌到心象的嬗变
     1. 丹霞地貌的符号学解码
     诗中反复出现的34;丹霞34;意象,实则是地质学奇观与文化记忆的叠合体。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丹霞山,其红色砂砾岩在诗人笔下转化为34;丹霞世界,世界丹霞34;的哲学命题。这种主客体界限的消弭,恰似中国古典画论34;以形写神34;的现代转译,让庞德的34;漩涡理论34;在岭南山水中找到新的注脚。
     2. 复调意象的建构策略
     34;丹霞彼此,彼此丹霞34;的回环句式,创造出巴赫金

第353章 《丹霞意象的复调咏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