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85章 《语言张力与存在之思》[2/2页]

粤语诗鉴赏集 汉字靓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好氹……” 将 “桥” 的困境推向了高潮。“卖口乖” 意为说好听的话,“唔好氹” 表示不讨好,“桥” 试图通过言语来维持与两岸的关系,却发现无论怎样都无法真正满足双方的期望。这种 “两头不讨好” 的尴尬处境,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与脆弱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扮演着类似 “桥” 的角色,试图在不同的群体或利益之间进行调和,却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
     三、存在主义视角下的人性困境
     《桥嘅纠缠》在深层意义上,折射出存在主义哲学所探讨的人性困境。萨特认为,“他人即地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满了冲突与压迫。诗中的 “桥” 作为连接两岸的中介,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来自他人的压力。它无法摆脱两岸的束缚,又无法真正与它们融为一体,成为了一个孤独的存在。这种孤独感与加缪在《局外人》中所描绘的默尔索的孤独有着相似之处,默尔索在社会中始终处于边缘位置,不被他人理解,同样面临着存在的困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桥” 的 “纠缠” 还体现了存在主义中关于自由与选择的命题。尽管 “桥” 处于被动的境地,但它仍然通过 “卖口乖” 的方式进行着有限的选择。然而,这种选择并没有改变它的困境,反而使其陷入更深的矛盾之中。这表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自由选择往往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限制,即使做出了选择,也不一定能实现预期的结果。正如克尔凯郭尔所说,人在选择时常常面临着焦虑与不安,因为选择意味着承担责任,而这种责任可能带来无法预知的后果。
     诗歌中两岸的关系也反映了存在主义对人与人之间疏离感的关注。两岸 “互唔伤肝”,保持着表面的和平,却缺乏真正的沟通与理解。这种疏离感在现代社会中尤为普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缩短了,但心理距离却越来越远。社交媒体的普及虽然让人们更容易联系,但也导致了表面化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更加脆弱和疏离。
     四、诗学结构的简约与张力
     《桥嘅纠缠》在诗学结构上呈现出简约而富有张力的特点。全诗仅三小节,语言简洁凝练,没有多余的修饰。这种简约的结构与庞德倡导的意象派诗歌理念相契合,庞德主张诗歌应 “直接处理事物”,摒弃冗长的描述和空洞的抒情。诗中每一个词语都经过精心挑选,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例如,“摆明咗” 三个字,以极其直白的方式点明 “桥” 承受牺牲的事实,没有丝毫的委婉与含蓄,增强了诗歌的冲击力。
     然而,简约的结构并不意味着内容的单薄。诗歌通过词语的排列组合和意象的叠加,营造出丰富的语义层次和情感张力。“岸,岸,岸同岸” 的重复,不仅在节奏上形成了强烈的韵律感,还通过词语的重复强调了两岸的相对关系,为后文 “桥” 的介入埋下伏笔。“桥嘅牵涉” 中的 “牵涉” 一词,简洁而准确地概括了 “桥” 在两岸关系中的复杂地位,引发读者对其命运的思考。
     诗歌的留白艺术也在简约的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诗中没有明确说明 “桥” 为何会陷入 “纠缠”,两岸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矛盾,这些空白之处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对诗歌进行不同的解读,从而使诗歌具有了多重的阐释可能。这种留白艺术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 “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美学追求一脉相承,体现了诗歌艺术的永恒魅力。
     五、结语:在方言与诗性之间寻找平衡
     《桥嘅纠缠》以其独特的粤语方言表达、深刻的意象解构、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考和简约而富有张力的诗学结构,为当代粤语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树科通过对 “桥” 这一意象的重新诠释,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困境,使诗歌具有了超越地域和语言的普遍意义。
     在全球化的今天,方言诗歌的创作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桥嘅纠缠》的成功表明,方言不仅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独特媒介,还能够通过对传统意象的解构与重构,表达深刻的现代性命题。它提醒我们,在追求诗歌的普世价值的同时,不应忽视方言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潜力。未来的粤语诗歌创作,可以在保持方言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与现代诗学的融合,创造出更多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喜欢。
  

第285章 《语言张力与存在之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