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地理的方言重构》
——论树科粤语组诗《韶州撷光拾影》的在地性书写
文/一言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多元图谱中,方言写作犹如隐现的地下水脉,既保持着与雅言传统的张力关系,又持续滋养着地域文化记忆。《韶州撷光拾影》以粤语为诗学介质,通过对韶州山水人文的立体勘探,构建起一座跨越时空的对话剧场。诗人树科如同手持罗盘的勘探者,在粤语声腔的褶皱间,将地理志转化为生命诗学的韵脚。
一、水系隐喻与空间诗学
《三江六岸》以34;浈妹源嚟34;等拟人化称谓,延续《楚辞》34;山鬼湘夫人34;的山水人格化传统。通天塔作为垂直向度的精神坐标,与34;三条龙34;的水平延展形成空间互文,暗合《文心雕龙》34;凭轼以倚雅颂,悬辔以驭楚篇34;的创作姿态。诗中34;黄岗莲花和芙蓉34;的植物意象群,既是对《离骚》香草体系的当代回应,更通过粤语特有的叠韵词(如34;芙蓉34;读作34;fùyùhng34;),在音韵层面重构了山水肌理。
二、阴阳话语的原型转译
《丹霞恋》巧妙化用《周易》乾坤哲学,以34;丹佬雄阳存/霞姑滋阴在34;的性别隐喻,赋予丹霞地貌以创世神话色彩。舜帝南巡的传说被重构成民间婚礼仪式,使韶石奏响的34;囍奏韶华34;突破《尚书》34;箫韶九成34;的礼乐窠臼。这种将帝王叙事转为俗世欢歌的
第268章 《诗性地理的方言重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