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5章 《粤韵韶光里的文化长卷》[1/2页]

粤语诗鉴赏集 汉字靓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韶州撷光拾影》(粤语诗·组诗)
     文/树科
     《三江六岸》
     浈妹源嚟石溪湾
     武汉追溯三峰岭
     通天塔,通天佑德三条龙
     黄岗莲花和芙蓉……
     《丹霞恋》
     丹佬雄阳存
     霞姑滋阴在
     舜帝南巡点鸳鸯
     韶石,韶音
     囍奏韶华嘅乐章……
     《梅关古道》
     天险,壁悬,石头坚
     科技火攻,动地感天
     名相九公有德道
     广府珠玑喺桑梓……
     《菩提物语》
     菩提,菩提,菩提
     菩提本嚟噈有树
     慧能六祖佢先知
     有有冇冇,见者智……
     《树科诗笺》2025.1.13.粤北韶城沙湖畔
     《粤韵韶光里的文化长卷》
     —— 论树科《韶州撷光拾影》组诗的艺术与精神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的多元图景中,树科的《韶州撷光拾影》组诗以独特的粤语方言为媒介,构筑起一座连接地域文化与诗歌艺术的桥梁。这组由五首短诗构成的作品,宛如五幅灵动的水墨长卷,徐徐展开粤北韶州的自然胜景与人文积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韶州的山水、历史、传说与哲思熔铸于诗行之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精神内涵。
     一、方言入诗:粤语韵律中的地域文化密码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一方水土的独特记忆与情感。树科在《韶州撷光拾影》中大胆采用粤语方言进行创作,打破了传统诗歌语言的常规范式,为作品注入了浓郁的地域特色与鲜活的生命力。粤语独特的发音、词汇和语法结构,在诗歌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韵律节奏,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韶州的街巷市井,聆听着当地百姓的呢喃细语。
     在《三江六岸》中,“浈妹源嚟石溪湾,武汉追溯三峰岭” 一句,以 “嚟”“嘅” 等典型的粤语词汇,生动地展现了韶州三江六岸的地理风貌。“浈妹” 一词将浈江拟人化,赋予河流以灵动的女性气质,使冰冷的地理名词焕发出温暖的情感色彩。这种方言化的表达,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地域辨识度,更拉近了诗歌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读者在熟悉的方言韵律中感受到韶州的亲切与真实。
     粤语的九声六调在诗歌中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诗人巧妙地运用粤语的声调变化,使诗歌的节奏起伏有致,如同一曲悠扬的岭南小调。在《丹霞恋》中,“丹佬雄阳存,霞姑滋阴在” 两句,通过平仄的交替与押韵,营造出和谐悦耳的韵律效果。“存” 与 “在” 的押韵,不仅使诗句朗朗上口,更强化了诗歌的节奏感,仿佛将丹霞山的雄浑与秀美融入到了诗歌的韵律之中。
     方言入诗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创新,更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树科的粤语诗让韶州的文化记忆在诗歌中得以延续,使读者在品味诗歌艺术的同时,感受到方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这种创作方式,为当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让方言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在诗歌的殿堂中绽放出新的光彩。
     二、意象构建:自然与人文的诗意交融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载体。在《韶州撷光拾影》组诗中,树科巧妙地选取了一系列具有韶州特色的自然与人文意象,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建出一幅幅富有诗意的画面,展现出韶州独特的魅力。
     自然意象在组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丹霞山、浈江、梅关古道等自然景观,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与内涵。在《丹霞恋》中,“丹佬雄阳存,霞姑滋阴在”,诗人将丹霞山的山峰比作 “丹佬” 和 “霞姑”,以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丹霞山的阴阳和谐之美。“舜帝南巡点鸳鸯,韶石,韶音,囍奏韶华嘅乐章”,则将舜帝南巡的传说与丹霞山的美景相结合,使自然景观与历史传说相互辉映,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与浪漫色彩。
     人文意象的运用更是为组诗增色不少。通天塔、梅关古道、慧能六祖等人文元素,承载着韶州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在《梅关古道》中,“天险,壁悬,石头坚” 描绘了梅关古道的险峻地势,“科技火攻,动地感天” 则暗示了古道在历史上的重要军事地位。“名相九公有德道,广府珠玑喺桑梓”,通过张九龄等历史人物的典故,展现了韶州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文精神。这些人文意象的运用,使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韶州历史文化的追忆与传承。
     自然与人文意象的交融,使组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对人文典故的巧妙引用,将韶州的山水之美与人文之韵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而又充满历史厚

第265章 《粤韵韶光里的文化长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