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人成长困境的真实写照。正如王阳明所言 “知行合一”,诗歌通过对这种知行脱节的刻画,引发读者对自我成长的反思。
成年后 “大个咗,学人哋 / 学江湖,学学唔同天”,将视角转向社会层面。“学江湖” 隐喻着对社会规则的模仿与适应,“学学唔同天” 则暗示了在模仿过程中失去自我本真。这种描写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的感慨,揭示了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异化作用。
诗歌结尾 “生到老,学到老 / 学到善人吔亏在眼前”,以一种近乎自嘲的口吻,道出了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善人吔亏” 这一粤语表达,将善良与吃亏的悖论呈现出来,引发读者对道德与现实关系的思考。这种思考超越了个体成长的范畴,上升到对人性、社会和道德的哲学层面,使诗歌具有了厚重的思想内涵。
三、结构艺术的匠心独运
《话噈话初心》在结构上采用了渐进式的叙事方式,从童年到老年,每个阶段的描述层层递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叙事链条。这种结构方式使诗歌具有清晰的逻辑脉络,同时也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诗歌以《三字经》名句开篇,既点明了 “初心” 的主题,又为后文的解构埋下伏笔;结尾以对人生经验的总结收束,首尾呼应,使诗歌在结构上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语言节奏上,诗歌长短句交错使用,如 “人之初,性本善 / 点知三岁俾呃利是钱”,前句为工整的三字句,后句则为口语化的长句,这种节奏的变化打破了诗歌的单调感,使诗歌富有韵律美。同时,诗歌中大量使用重复的修辞手法,如 “学” 字的多次出现,强化了主题的表达,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记忆点。
四、诗学价值的多维呈现
从诗学角度来看,《话噈话初心》的价值体现在多个维度。在语言创新方面,它突破了传统诗歌对书面语的依赖,将方言的鲜活与诗歌的艺术性相结合,为诗歌创作开辟了新的语言路径。在思想内涵上,它以个体成长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人性、道德、社会等重大命题,使诗歌具有了哲学的深度和人文的关怀。在艺术形式上,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和语言节奏,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形式美的独特理解和把握。
这种创作实践,与当代诗歌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相契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方言写作不仅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主流文化霸权的一种反抗与突破。《话噈话初心》通过粤语的运用,使广府文化在诗歌中得以鲜活呈现,同时也为当代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结语
树科的《话噈话初心》以其独特的粤语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巧的结构设计,在当代诗歌创作中独树一帜。它既是对个体成长的诗意记录,也是对人性、社会的哲学思考;既是对方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对诗歌美学的探索与突破。在解构经典与重构诗意的过程中,这首作品展现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和创作范式。正如叶芝所说:“诗歌不是用思想写成的,而是用生命写成的。”《话噈话初心》正是诗人用生命书写的诗篇,它所蕴含的诗学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品味与研究。
喜欢。
第240章 《粤语诗学的探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