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乐的禅宗交响》
——论树科《我嘅快乐》中的存在美学
文/一言
粤方言诗歌的现代性突围,在树科的《我嘅快乐》中呈现出独特的美学光谱。这首新世纪岭南诗作以口语化的叙述策略,构建起解构崇高与返璞归真的双重诗学空间。诗人以禅宗公案式的机锋对话现代生存困境,在运动竞技的诗意转化与创作冲动的超验体验之间,铺设出通向生命本源的精神栈道。
一、语言爆破中的诗意栖居
方言写作在此诗中展现出惊人的语言弹性。34;嘟微笑咁观音嘅微笑34;中叠音词的回环,恰似南禅宗34;应无所住而生其心34;的现代诠释。粤语特有的入声韵脚在34;世界波咁入网/三分得手34;处形成顿挫节奏,将足球射门与篮球投射的瞬间动作凝固成永恒的审美意象。这种音韵特质令人想起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所言34;羚羊挂角,无迹可求34;,方言的语音肌理在此成为诗意栖居的天然载体。
诗人刻意消解书面语的庄重感,34;乜嘢东东34;这类俚语的运用,恰似北宋黄庭坚34;以俗为雅34;的诗歌主张在现代的变奏。禅宗34;平常心是道34;的智慧在34;哈哈,哈哈哈34;的拟声词中绽放,这种返璞归真的语言策略,与海德格尔34;语言是存在之家34;的哲思形成跨时空共鸣。当普通话写作日趋规范化时,粤语方言的鲜活质地为现代汉诗注入了新的可能性。
二、运动诗学与创作禅机
竞技体育的意象群在诗中构成独特的隐喻系统。34;兜脚一球34;的凌厉轨迹,暗合《金刚经》34;应无所住而行其布施34;的般若智慧。篮球34;三分得手34;的抛物线,在空间维度上勾勒出刹那永恒的禅意。这种将身体经验升华为形上思考的书写方式
第147章 《诗与乐的禅宗交响》[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