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9章 《暗色美学的织造术》[1/2页]

粤语诗鉴赏集 汉字靓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黑色嘅舞蹈》(粤语诗)
     文/树科
     挨埋夜嘅七彩,天际偷渡咁
     噈似系斑斓自己嘅缫丝:
     起头啲啲啲啲啫,缠缠绵绵
     阵间噈织咗灰嘅丝绒巾……
     灰锦越多,灰噈越重
     地平线个边噈越嚟越黑
     越来越黑,由远行近
     满天噈留低一啲一啲星云……
     光,光,光
     光经已几弱,弱不禁佢
     天上嘟深不可见
     湖度嘟唔翻波浪……
     夜,噈嚟又晏……
     《树科诗笺》2025.2.11.粤北韶城沙湖畔
     《暗色美学的织造术》
     ——论树科《黑色嘅舞蹈》中的粤语诗性空间建构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版图中,粤语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质地与文化记忆,构筑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树科的《黑色嘅舞蹈》恰如一枚棱镜,折射出方言写作如何在现代诗歌中实现34;陌生化34;的美学效果。这首诗以夜色的降临为叙事线索,通过粤语特有的词汇与语法结构,编织出一幅动态的黑暗织锦。当我们以34;缫丝34;为喻体解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实际上在实践一种暗色美学的精密织造术——将夜幕的降临转化为视觉可感的纺织过程,使抽象的时间流逝获得了具象的工艺质感。
     诗歌开篇34;挨埋夜嘅七彩,天际偷渡咁/噈似系斑斓自己嘅缫丝34;立即确立了纺织的隐喻系统。34;挨埋34;这一粤语特有动词,既包含时间上的临近感,又暗含身体性的接触体验,远比普通话的34;临近34;更具肌理感。诗人将夜幕的七彩余晖想象为缫丝女工手中的原料,而整个天际则成为一台巨大的纺织机,以34;偷渡34;般的隐秘方式完成色彩的转换。这种将自然现象工艺化的想象,令人想起济慈《希腊古瓮颂》中34;听得见的旋律甜美,可那些听不见的更甜美34;的通感手法,但树科通过方言词汇的34;陌生化34;处理,使这一传统技法获得了新的表现力。
     诗中34;啲啲啲啫34;这一粤语特有的拟声词,精确模拟了纺织机运作时的节奏韵律。四个34;啲34;字的重复使用,既形成听觉上的密集震颤,又通过字形上的视觉重复暗示丝线叠加的层次感。这种方言拟声词的选择,远比普通话中通用的34;吱吱呀呀34;更能表现纺织动作的细腻质感。正如庞德在《意象派戒条》中所强调的34;直接处理事物34;原则,树科通过方言特有的拟声系统,实现了对事物本质的直接抵达。而34;缠缠绵绵34;这一叠词的使用,则使丝绸的柔滑质感与情感的缠绵状态形成隐喻性关联,延续了中国古典诗歌中34;丝—思34;的经典意象传统。
     随着诗歌推进,34;灰锦越多,灰噈越重34;的递进句式,展示了纺织隐喻的持续发展。诗人将夜幕的加深比喻为丝织物密度的增加,34;锦34;字的选用尤其精妙——这个在古汉语中象征华美织物的字眼,在此被赋予灰暗的色调,形成审美上的张力。这种对传统意象的反向运用,令人想起艾略特在《荒原》中对神话原型的现代改写。而34;地平线个边噈越嚟越黑34;中34;越嚟越34;这一粤语特有的比较结构,通过音节

第119章 《暗色美学的织造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