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4章 语言的狂欢与存在的质询》[1/2页]

粤语诗鉴赏集 汉字靓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语言的狂欢与存在的质询》
     ——论树科粤语诗《日》的口腔诗学
     文/元诗
     引言:方言诗学的突围姿态
     在普通话主导的现代汉诗写作中,树科的《日》以粲然醒目的粤语方言闯入诗歌场域,构成对标准语书写的自觉反叛。这首创作于2024年初的作品,通过34;口34;与34;日34;的语音游戏,在看似简单的饮食叙事中,构筑起一个关于存在本质的隐喻迷宫。全诗仅三节九行,却以方言特有的音韵节奏和语义双关,完成了从日常经验到形上思考的诗性飞跃。当34;食在广州34;的俗谚被解构为34;广佬食为先34;的存在宣言时,诗人实际上在方言的庇护下,进行着对生命本质的哲学叩问。
     第一节:语音褶皱中的存在之思
     34;一日几把口?/一日食三餐/你话有几口?34;开篇三句即以粤语特有的量词34;把34;颠覆常规表达,将抽象的34;口34;实体化为可计量的工具。在标准汉语中34;口34;作为量词通常修饰具体事物(如34;一口井34;),而粤语34;把口34;的用法却将言语器官工具化,这种方言语法本身已包含对语言异化的隐喻。三句诗中34;口34;字四次重复,配合34;日34;与34;食34;的穿插,形成口腔肌肉运动般的语音循环。尤其34;你话有几口34;的设问,将读者强行拉入对话情境,使阅读行为变成被迫的34;张口34;动作。
     诗人通过34;口—食—日34;的三角关系,构建起生存的基本范式:日复一日的进食构成存在的证明。但粤语中34;口34;与34;吼34;(渴望)、34;扣34;(克扣)的谐音可能,又使这种生存必需蒙上欲望与匮乏的双重阴影。当树科以34;几把口34;发问时,他不仅询问生理需求的数量,更质询现代人精神需求的复数状态——我们究竟需要多少张34;口34;来填补存在的空虚?
     第二节:时间暴政下的重复仪式
     34;日日扯日日/日日嚟日日/你话几多口?34;这节诗通过粤语特有的动词34;扯34;(意为拉扯、消耗)和34;嚟34;(意为来、到来),将时间具象为可操作的实体。六个34;日34;字如钟摆般规律排列,形成机械重复的视觉节奏。在粤语诵读中,34;日日34;的叠音效果比普通话更具压迫感,仿佛舌尖与上颚的反复碰撞本身就是时间的具身化体验。
     34;扯34;字的暴力性与34;嚟34;字的被动性形成张力,暗示现代人在时间中的双重困境:既是时间的主动消耗者,又是被动承受者。这种悖论在34;几多口34;的追问中达到顶点——当生存简化为口腔的重复运动,时间便沦为吞噬意义的黑洞。树科在此揭示的,是消费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我们以进食证明存在,却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存在的实质。
     第三节:地域文化的解构与重构
     34;食噈喺广州/广佬食为先!34;末节突然转入地域文化宣言。粤语特有的否定词34;

第84章 语言的狂欢与存在的质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