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章 《论"心相宇宙"的现代诗学重构一一以树科粤语诗为例》[2/2页]

粤语诗鉴赏集 汉字靓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这种方言的量子性在词语选择上更为显着:34;讲啲啲34;中的叠字运用,既保留了《诗经》34;关关雎鸠34;的古典韵律,又通过粤语特有的入声字(啲dik1)制造出颗粒感的时空切片。这种语言策略令人想起宇文所安对李商隐34;无题诗34;的分析——在能指与所指的裂缝中,方言成为了穿越古典与现代的时光机。
     【第三重维度:情理的相对论】
     诗歌末句34;呢个噈喺宇宙边际34;构成了爱因斯坦式的相对论诗学。当抒情主体宣称关系的边界即是宇宙的边际,实则是将爱因斯坦场方程中的度规张量置换为情感张量。这种置换在文学传统中早有先声:汤显祖《牡丹亭》34;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34;可谓古典相对论,而树科的诗句则是其量子化表达。
     诗中34;几时睇到你/你入咗,我嘅心34;的时间悖论,恰似《庄子·齐物论》34;方生方死34;的现代表述。这种非线性时间观在粤语句法中尤为突出:34;入咗34;(进入了)的完成体标记34;咗34;,与34;几时34;(何时)的疑问副词形成时空褶皱,制造出普鲁斯特式的非自愿记忆漩涡。
     【结语:临界点的诗学】
     树科此诗最精妙处,在于将粤语的口语临界状态转化为哲学临界思考。当全诗在34;宇宙边际34;戛然而止,实则开启了罗兰·巴特所谓的34;文本欢愉34;——在方言与官话、古典与现代、情感与理性的多重边界上,诗歌成为了生成意义的布朗运动场。这种诗学实践,既是对刘禹锡《竹枝词》方言传统的当代回应,更是对瓦雷里34;纯诗34;理论的岭南解构。
     在全球化语境下,该诗提示我们:真正的宇宙哲学或许不在哈勃望远镜的镜头里,而潜藏于每个方言词语的褶皱中。当诗人用34;啲啲34;丈量宇宙,用34;冇心34;解构存在,实际上在语言的量子涨落中,重构了属于这个时代的34;心相宇宙学34;。这种诗学探索,恰如伽达默尔所言:34;真正的历史对象不是客体,而是自身与他者的统一,是一种关系。34;
    喜欢。
  

第9章 《论"心相宇宙"的现代诗学重构一一以树科粤语诗为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