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68章 汉纪五十六 孝献皇帝己[1/2页]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读点经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乙酉年)
     春天,正月,曹操攻打南皮,袁谭出城迎战,结果他的士兵死了好多。曹操有点想缓一缓攻势,议郎曹纯说:“咱们现在孤军深入,很难长时间耗下去。要是继续进攻却打不下来,往后撤退又会损了军威。”曹操听了,就亲自拿着鼓槌击鼓,率领士兵攻城,最终拿下了南皮。袁谭转身就跑,曹操的人追上去把他杀了。
     李孚自称是冀州主簿,求见曹操,说:“现在城里强弱互相欺凌,人心惶惶的,我觉得应该让城里刚投降且被大家熟悉信任的人,去宣传您的政策。”曹操觉得有理,就让李孚进城,告诉城里的官员和百姓,让大家各自安心从事原来的行业,不许互相侵犯,这样城里才安定下来。之后,曹操把郭图等人还有他们的老婆孩子都杀了。
     袁谭之前派王修到乐安运军粮,王修听说袁谭情况危急,就带着自己的兵赶过去。到了高密,得知袁谭已经死了,他下马大哭,说:“没了主公,我还能去哪呢!”然后就去见曹操,请求曹操允许他收葬袁谭的尸体,曹操答应了。之后又让王修回乐安,继续督运军粮。袁谭原来管辖的各个城池大多都归降了曹操,只有乐安太守管统不肯投降。曹操命令王修去取管统的首级,王修认为管统是亡国的忠臣,就解开他的绑绳,带他去见曹操,曹操很高兴,赦免了管统,还征召王修做司空掾。
     郭嘉建议曹操多征召青州、冀州、幽州、并州的知名人士,让他们来当自己的属官,这样能让人心归附,曹操听从了这个建议。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让陈琳写讨伐曹操的檄文,里面列举曹操的各种罪状,还把曹操的家世都扯进去,骂得特别难听。袁氏失败后,陈琳归附了曹操,曹操对他说:“你以前为袁绍写檄文,数落我一个人的罪状就行了,为啥要往上牵扯到我的父亲和祖父呢!”陈琳赶紧谢罪,曹操就原谅了他,还让他和陈留的阮瑀一起掌管记室。
     之前,渔阳的王松占据涿郡,涿郡人刘放劝说王松把地盘献给曹操,曹操征召刘放做参司空军事。
     袁熙被他的将领焦触、张南攻打,只好和袁尚一起逃到辽西的乌桓部落。焦触自称幽州刺史,带着各郡的太守、县令、县长,背叛袁氏,投靠曹操。他聚集了几万士兵,杀了白马结盟,下令说:“谁敢违抗,一律斩首!”众人都不敢抬头,一个个按顺序歃血为盟。别驾、代郡的韩珩说:“我受袁氏父子的大恩,如今他们败亡,我没本事救他们,也没勇气陪他们死,已经是不义了。要是再去投靠曹氏,这事儿我做不出来。”在场的人都为韩珩捏了把汗,脸色都变了。焦触说:“干大事就得讲大义,事情能不能成功,也不在乎他一个人。就成全韩珩的志向吧,也能激励大家忠心侍奉君主。”于是就没为难韩珩。焦触等人随后投降曹操,都被封为列侯。
     夏天,四月,黑山贼的首领张燕带着十多万人投降曹操,被封为安国亭侯。
     故安的赵犊、霍奴等人杀了幽州刺史和涿郡太守,三郡的乌桓部落还在犷平攻打鲜于辅。秋天,八月,曹操去讨伐赵犊等人,把他们杀了,然后渡过潞水去救犷平,乌桓人见状,逃到塞外去了。
     冬天,十月,高干听说曹操去征讨乌桓,又在并州起兵叛乱,他抓住上党太守,派兵守住壶关口。曹操派将领乐进、李典去攻打他。河内的张晟,带着一万多人,在崤山、渑池一带捣乱,弘农的张琰也起兵响应他。
     河东太守王邑被朝廷征召,郡里的属官卫固以及中郎将范先等人,去找司隶校尉钟繇,请求让王邑留下。钟繇没答应。卫固等人表面上是请求留下王邑,实际上却和高干暗中勾结。曹操对荀彧说:“关西的那些将领,表面顺服,心里却有二心。张晟在崤山、渑池捣乱,还和南面的刘表勾结,卫固等人也跟着掺和,这会造成大麻烦。现在的河东,可是天下的要害之地,你帮我推荐个贤才去镇守那里。”荀彧说:“西平太守、京兆人杜畿,他的勇气足以应对危难,智谋也能随机应变。”曹操就任命杜畿为河东太守。钟繇催促王邑交出印信,王邑却直接带着印绶,从黄河北岸跑到许县,向曹操归附。
     卫固等人派几千士兵守住陕津,杜畿到了之后,好几个月都没法渡河。曹操派夏侯惇去讨伐卫固等人,还没等夏侯惇赶到,杜畿就说:“河东有三万户人家,不是所有人都想叛乱。现在要是大兵压境,那些本来想做好事的人也没了主心骨,肯定会因为害怕而听卫固的。卫固等人势力一旦集中,肯定会拼死抵抗。要是讨伐没成功,麻烦就大了;就算讨伐成功,也会伤害一郡的百姓。而且卫固等人还没公开违抗朝廷命令,只是表面上以请求留下原来的太守为名,肯定不会伤害新太守。我一个人乘车直接过去,出其不意,卫固这人主意多但没决断,肯定会假装接受我。我只要能在郡里待上一个月,想办法拖住他,就足够了。”于是杜畿就偷偷从小路从郖津渡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范先想杀杜畿来树立威严,同时看看杜畿的反应,就在杜畿的府门前杀了主簿以下三十多人,杜畿却神色自若,没被吓到。这下卫固说:“杀了他也没什么好处,还落个坏名声,况且他还在咱们掌控之中。”于是就表面上尊奉杜畿。杜畿对卫固、范先说:“卫先生、范先生,你们在河东威望高,我就仰仗你们成事了。不过既然咱们是一起做事,成败都得共同承担,大事得一起商量。”杜畿任命卫固为都督,代理郡丞事务,兼任功曹。手下三千多将士官吏,都由范先统领。卫固等人很高兴,虽然表面上侍奉杜畿,心里却没把他当回事。
     卫固想大规模征兵,杜畿很担心,就劝卫固说:“现在一下子征太多兵,会惊扰众人,不如慢慢用钱财招募,这样比较好。”卫固觉得有理,就听从了,结果招到的兵很少。杜畿又劝卫固等人说:“人都顾家,各位将领和属官,可以让他们轮流休息,有急事再召集他们,也不难。”卫固等人怕违背众人意愿,又答应了。这样一来,好人在外面,暗中成了杜畿的助力;坏人分散,各自回家了。
     正好这时白骑攻打东垣,高干进入濩泽。杜畿知道各县都归附自己,就出城,只带着几十名骑兵,到坚固的壁垒中坚守。很多官员和百姓都献出城池帮助杜畿,没过几十天,杜畿就聚集了四千多人。卫固等人和高干、张晟一起攻打杜畿,攻不下来,去抢夺其他县,也没什么收获。
     曹操派议郎张既到关中,让马腾等将领一起出兵攻打张晟等人,把他们打败了,还杀了卫固、张琰,其他人都被赦免。
     从这以后,杜畿治理河东,一心推崇宽厚仁惠。百姓有打官司的,杜畿就给他们讲清道理,让他们回去好好想想。那些父老乡亲听了都自责,都不好意思再打官司了。杜畿鼓励百姓耕种农田、种植桑树,督促大家发展畜牧,结果百姓家家都过上了富足的日子。之后,他又兴办学校,推举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修整军备,河东地区就此安定下来。杜畿在河东当了十六年太守,政绩一直是天下最好的。
     秘书监、侍中荀悦写了《申鉴》五篇,上奏给朝廷。荀悦是荀爽哥哥的儿子。当时朝政大权掌握在曹氏手中,天子只能恭敬无为。荀悦一心想进谏忠言,却没机会施展抱负,所以写了这本书。这本书大概说的是:治理国家的方法,首先要清除四种祸患,然后推崇五种政事。虚伪会扰乱人的欲望,私欲会破坏法律,放纵会逾越正轨,奢侈会败坏制度,这四种不除掉,政令就没法施行,这就是四种祸患。发展农业和桑蚕业,让百姓能养活自己;明辨好恶,端正社会风气;宣扬文化教育,彰显教化成果;建立军事防备,保持国家威严;明确赏罚制度,统一法令

第368章 汉纪五十六 孝献皇帝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