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图、淳于琼各统领一军。
骑都尉清河人崔琰劝袁绍说:“天子在许县,民心都向着顺从天子的人,咱们不能去攻打啊!”袁绍根本不听。
许县的将领们听说袁绍要攻打许县,都很害怕。曹操说:“我了解袁绍的为人,他志向很大,可脑子不灵光,外表强硬,胆子却很小,心胸狭窄又没什么威严,兵虽然多,但指挥调度不明确,将领骄横,政令又不统一,他土地虽然广阔,粮食虽然丰富,但这些刚好都给我准备的。”
孔融对荀彧说:“袁绍地盘大,兵力强,田丰、许攸都是有智谋的人,给他出谋划策;审配、逄纪是忠诚的臣子,为他处理事务;颜良、文丑是勇猛的将领,统领军队。恐怕很难战胜他吧!”荀彧说:“袁绍的兵虽然多,但军法不整,田丰性格刚直,容易冒犯上级,许攸贪婪,不能好好治理,审配专断却没什么谋略,逄纪果断但刚愎自用,这几个人,势必不能相容,肯定会发生内乱。颜良、文丑,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一战就能把他们抓住。”
秋天,八月,曹操进军黎阳,派臧霸等人带领精兵进入青州,防守东边,留下于禁驻扎在黄河边。九月,曹操回到许县,分派兵力驻守官渡。
评论
建安四年的历史舞台上,各路势力的交锋与抉择犹如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每一步都牵动着未来的走向。这一年里,公孙瓒的覆灭、曹操的崛起、袁绍的骄纵以及袁术的败亡,不仅勾勒出乱世的残酷图景,更深刻揭示了领袖格局对势力兴衰的决定性作用。
公孙瓒之败:战略短视与刚愎自用的代价
公孙瓒困守孤城时,本有黑山帅张燕与公孙续率领十万大军三路救援的机会。然而,他在传递军情时不够谨慎,密信被袁绍截获。袁绍巧妙利用这一情报,设下埋伏,以火光为诱饵引公孙瓒出战,最终使其大败而归。此役暴露了公孙瓒在军事谋略上的不足,他未能充分考虑情报安全的重要性,轻易相信外界信号,缺乏对局势的冷静判断。
更致命的是,在袁绍采用地道战术攻城,楼橹逐渐倾倒的危急情况下,公孙瓒不是积极寻求突围或寻找其他破局之法,而是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缢杀姊妹、妻子后自焚。这种绝望中的毁灭行为,不仅终结了自己的生命,也彻底断送了势力存续的可能。相比之下,其部下关靖在临终前感叹若当初不阻止公孙瓒自行出战或许还有转机,并策马赴敌而死,展现出的忠义与担当更显公孙瓒的刚愎自用与懦弱。公孙瓒的失败,本质上是战略短视与性格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他未能在困境中保持理智,也未能凝聚人心共渡难关。
曹操的用人之道:格局决定气度,气度成就事业
曹操在这一年的表现则尽显其卓越的领袖才能,尤其是在用人方面的格局令人称道。当年曹操在兖州举荐魏种为孝廉,兖州叛乱时,他曾坚信魏种不会背弃自己。但当听到魏种逃走的消息后,曹操愤怒地表示若魏种不逃到偏远之地,绝不放过他。然而,当攻下射犬生擒魏种后,曹操却因欣赏其才能而赦免了他,还任命其为河内太守,将河北事务托付于他。
这种“不念旧恶,唯才是举”的用人理念,体现了曹操非凡的气度与远见。在乱世之中,人才是争夺天下的关键资源,曹操能够放下个人恩怨,看重人才的实际价值,这使得许多有识之士愿意为其效力。相比之下,那些心胸狭隘、对叛将赶尽杀绝的势力,往往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最终在竞争中逐渐落后。曹操的用人之道,为其势力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为他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人才基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袁绍的骄纵:胜利后的迷失与战略误判
袁绍在消灭公孙瓒后,势力达到顶峰,但他却因此变得日益骄纵。主簿耿包建议他顺应天意称帝,袁绍虽因僚属反对而杀耿包以自解,但内心的野心已逐渐膨胀,对朝廷的贡御变得稀少简略。这种心态上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他的战略决策。
当他计划攻打许都时,沮授劝谏指出,连年征战已使百姓疲敝、仓库空虚,应先务农息民,遣使向天子献捷,若受阻再寻找出兵理由,采取渐进式的策略消耗曹操。这一建议极具战略眼光,既考虑到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又注重师出有名的重要性。然而,袁绍却听信郭图、审配的意见,认为凭借自身强大的兵力攻打曹操易如反掌,不顾潜在的风险执意出兵。
更严重的是,袁绍因郭图等人的谗言,对沮授产生猜忌,将其统领的军队分为三部分,由沮授、郭图、淳于琼各掌一军。这种削弱核心谋士权力的做法,不仅破坏了军队的指挥体系,也寒了忠臣之心。袁绍的骄纵使其丧失了清醒的判断能力,看不到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也忽视了自身内部存在的问题,为日后官渡之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袁术的覆灭:荒淫无道与背离民心的必然结局
袁术称帝后的表现则完全暴露了其昏庸无能的本质。他称帝后生活愈发淫侈,拥有数百名姬妾,她们都穿着华丽的丝绸,享用精美的食物,而部下却饥饿困窘,袁术对此毫不过问。这种不顾百姓死活、只顾自身享乐的统治方式,必然导致民心离散、众叛亲离。
当资财耗尽无法自立时,袁术先是投奔部曲陈简、雷薄,却遭到拒绝,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他试图将帝号归还给袁绍,想借袁绍的势力苟延残喘,却在途中被曹操派遣的刘备和朱灵拦截,最终在江亭愤慨而死。袁术的败亡是历史的必然,他违背民心称帝,又无治国理政之才,只顾追求奢华生活,失去了立足的根本。他的结局警示后人,脱离群众、荒淫无道的统治者,无论曾经拥有多大的势力,最终都难逃覆灭的命运。
建安四年的这些历史事件,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不同领袖的格局与智慧。公孙瓒的刚愎自用、袁绍的骄纵自负、袁术的荒淫无道,都将各自的势力推向了衰败的深渊;而曹操凭借其在用人、战略等方面的卓越表现,逐渐在乱世中崭露头角。这一年的风云变幻告诉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领袖的格局、眼光和用人之道,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而顺应民心、保持清醒、善用人才,才是立足乱世、成就大业的根本所在。
喜欢。
第357章 汉纪五十五 孝献皇帝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