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8章 汉纪五十 孝灵皇帝中[2/2页]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读点经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一年,朝廷卖关内侯的爵位,价格是五百万钱。
     前大丘长陈寔去世,天下赶来吊唁的有三万多人。陈寔在乡里,以平常心对待人和事,乡亲们有争论,就找他评判是非,他能清楚地说明是非曲直,大家回去后都没有怨言,甚至有人感叹说:“宁愿受刑罚,也不愿被陈先生批评!”杨赐、陈耽每次被任命为公卿,同僚们都来祝贺,他们却总是感叹陈寔没能登上更高的位置,自己先于陈寔担任高位,感到很惭愧。
     评论
     中平三年至四年的史事,展现了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后加速坠落的轨迹。从中央到地方,从权力核心到社会底层,系统性的溃败已难以逆转,而个体的坚守与挣扎更凸显了乱世的悲凉。
     中央权力的荒诞与腐败深化
     灵帝与宦官集团的倒行逆施在这两年愈演愈烈:
     卖官鬻爵常态化:不仅“迁除皆至西园谐价”,更公开“卖关内侯,直五百万钱”,连象征荣誉的爵位都成了敛财工具,官僚体系彻底沦为利益交易场。崔烈靠傅母入钱五百万买司徒,曹嵩(曹操之父)凭财富登太尉,这种“钱能通神”的规则,让有识之士彻底寒心。
     宦官操控军权与奖惩:中常侍赵忠被任命为车骑将军,负责评定讨黄巾之功,本质是宦官集团攫取军权;傅燮因拒绝赵忠的私下交易,虽有功却被排挤出朝廷(任汉阳太守),而张让、赵忠等毫无军功者早已封侯,奖惩机制完全服务于权力私利。
     帝王奢靡与民本背离:灵帝在天下动荡之际,仍命人缮修南宫玉堂、铸造铜人钟鼎,甚至用“翻车、渴乌”等机械技术服务于宫廷享乐(“洒南北郊路”),对民间疾苦的漠视到了极致。这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对比,让民心加速流失。
     地方失控与军阀割据的雏形
     这两年的地方叛乱呈现出新特点:从零星起义升级为规模化、集团化的割据势力,预示着“群雄逐鹿”时代的到来:
     凉州乱局的恶化:韩遂杀边章等人后拥兵十万,与马腾合推王国为主,形成横跨凉州、寇掠三辅的强大势力。耿鄙不听傅燮“息军养德、分化贼众”的建议,执意进兵,最终因内部腐败(程球通奸利)引发兵变被杀,暴露了地方军政体系的脆弱——当官员任用只看关系、不重贤能,平叛只会变成“逼反”。
     幽州的异族与地方势力勾结:张纯因未获兵权而联合乌桓叛乱,聚众十余万,甚至敢称帝号(张举称天子),说明中央对边疆的控制力已完全丧失。乌桓因“牢禀逋县”(军饷拖欠)叛离,反映出朝廷连基本的军事后勤都无法保障,边疆族群与地方豪强的联合,成为动摇王朝统治的新力量。
     孙坚的崛起与军功价值:孙坚平定长沙区星起义获封乌程侯,展现了乱世中“军功=权力”的新逻辑。与傅燮的“守节而死”不同,孙坚凭借军事能力从地方官跃升为列侯,预示着武力将成为未来政治博弈的核心资本。
     个体选择与时代精神的撕裂
     这两年的人物命运,折射出乱世中不同的生存哲学:
     傅燮的殉道:面对韩遂叛军的劝降,他以“伯夷不食周粟”自比,坚守“食禄者不避其难”的信条,最终战死。这种“守节”精神,是传统士大夫对儒家伦理的最后坚守,但在“天下已非复汉有”的现实面前,更像一曲悲壮的挽歌——当体制完全腐朽,个体的道德坚守难以挽回王朝的崩塌。
     张纯、马腾的反叛:他们的行为虽属“叛乱”,却暴露了体制的不公:张纯因人才被压制而反,马腾因上司无能而反,反映出当上升通道被权贵垄断,有能力者会选择打破现有秩序。这种“被迫反叛”与黄巾起义的“官逼民反”形成呼应,共同构成王朝崩溃的内在动力。
     陈寔的民间威望:陈寔去世后“海内赴吊者三万余人”,其“平心率物、晓譬曲直”的处事方式,成为乱世中的精神慰藉。民众“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的评价,反衬出官方道德体系的崩塌——当朝廷失去公信力,民间自发形成的道德权威,反而成为维系社会秩序的微弱纽带。
     历史的拐点:秩序崩塌的不可逆性
     中平三、四年的乱局,已超越“农民起义”或“边疆叛乱”的范畴,进入系统性崩溃阶段:中央(宦官专权、卖官鬻爵)、地方(军政腐败、兵变频发)、边疆(族群叛乱、势力割据)、民间(民心背离、道德失序)的危机同时爆发,且互相叠加。
     傅燮的战死、张纯的称帝、孙坚的封侯,本质上是同一件事的不同侧面:旧的秩序(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官僚体系、中央集权的统治模式)正在死亡,新的秩序(以武力为基础的军阀割据、以利益为导向的势力联盟)正在酝酿。灵帝君臣对此毫无察觉,仍在沉迷于权力斗争与奢靡享乐,最终让东汉王朝在“溃烂—反叛—更溃烂”的恶性循环中,走向无可挽回的终点。
     这段历史最深刻的启示在于:当一个社会的上升通道被堵塞、奖惩机制被扭曲、道德权威被消解,任何局部的修补(如赦免、平叛)都无法阻止整体的崩塌。而乱世中个体的坚守与选择,终将塑造下一个时代的底色。
    喜欢。
  

第328章 汉纪五十 孝灵皇帝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