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7章 汉纪五十 孝灵皇帝中[2/2页]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读点经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现在四方安宁,刘陶却诋毁圣明的朝政,专门说一些妖言惑众的话。州郡都没上报,刘陶怎么会知道?怀疑刘陶和贼寇勾结。”于是把刘陶抓起来,关进黄门北寺狱,每天加紧拷打审问。刘陶对使者说:“我遗憾自己不能和伊尹、吕尚同列,只能与微子、箕子、比干这些人为伍。如今上面杀害忠诚正直的大臣,下面有憔悴困苦的百姓,国家灭亡也不远了,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说完就气绝身亡。前任司徒陈耽为人忠诚正直,宦官们怨恨他,也诬陷他,陈耽死在了狱中。
     张温率领各郡的步兵、骑兵共十多万人驻扎在美阳,边章、韩遂也进军到美阳,张温和他们交战,总是失利。十一月,董卓和右扶风鲍鸿等人合兵攻打边章、韩遂,把他们打得大败,边章、韩遂逃到榆中。张温派周慎率领三万人追击。参军事孙坚劝周慎说:“贼寇城中没有粮食,肯定要从外面转运粮食。我希望能带领一万人截断他们的运粮通道,将军您率领大军跟在后面,贼寇肯定会因为困乏而不敢出战,只能逃到羌人聚居的地方,我们再合力讨伐,这样凉州就可以平定了!”周慎没有听从,带兵包围了榆中城,而边章、韩遂分别驻扎在葵园峡,反而截断了周慎的运粮通道。周慎害怕了,丢弃了辎重撤军。张温又派董卓率领三万人讨伐先零羌,羌人和胡人在望垣北包围了董卓,董卓军粮食断绝,于是他在渡河的地方假装修筑堤堰捕鱼,却暗中从堤堰下面让军队通过。等贼寇追来的时候,决开的河水已经很深,无法通过,董卓这才撤军,驻扎在扶风。张温用诏书征召董卓,董卓过了很久才来见张温。张温责备董卓,董卓回应的时候很不恭敬。孙坚上前小声对张温说:“董卓不怕治罪,还嚣张地说大话,应该以召见不及时为由,按照军法把他斩首。”张温说:“董卓在河、陇地区向来威名远扬,今天杀了他,我们西进就没有依靠了。”孙坚说:“您亲自率领朝廷的军队,威震天下,哪里需要依靠董卓!看董卓说的话,根本没把您放在眼里,对上司轻视无礼,这是第一条罪状;边章、韩遂嚣张跋扈多年,本应及时进兵讨伐,董卓却称不可,这种行为阻碍军心、迷惑众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董卓接受任命却没有功劳,接到征召又拖延不来,还趾高气昂,这是第三条罪状。古代的名将手持符节,统帅众人,没有不果断斩杀违法之人而成功的。现在您对董卓留情,不马上诛杀他,威严和刑罚就会受损。”张温不忍心下手,就说:“你先回去吧,不然董卓会起疑心。”孙坚这才退出去。
     这一年,皇帝在西园建造万金堂,把司农掌管的金钱、丝织品都搬到堂中堆积起来,又把钱财分别寄存在小黄门、常侍家里,每家都有几千万。皇帝还在河间购买田地住宅,修建府第楼观。
     评论
     中平二年的历史记载,如同东汉王朝崩塌前的“加速倒计时”,从帝王到官僚的种种行径,将一个王朝的昏乱与绝望展现得淋漓尽致。从现代视角审视,这段历史堪称“系统性腐败如何摧毁一个帝国”的经典案例:
     竭泽而渔的统治:民怨沸腾的根源
     灵帝在黄巾之乱后不仅未反思苛政,反而在张让、赵忠怂恿下“敛天下田,亩十钱”,甚至为铸铜人、修宫室强征暴敛。这种饮鸩止渴的操作,将百姓推向更深的绝境——乐安太守陆康因劝谏被构陷,巨鹿太守司马直因不愿“割剥百姓”而自杀,折射出底层官吏在暴政与良知间的撕裂。而宦官对州郡材木的强取豪夺(“仅得本贾十分之一”)、卖官鬻爵(“迁除皆至西园谐价”),更让腐败从中央蔓延到地方,形成“朝廷刮州郡,州郡刮百姓”的恶性循环。当“为民父母”的官员被逼到自杀,当“修宫室”的优先级高于“安民生”,王朝的统治根基已被自身掏空。
     权力异化的巅峰:宦官专权的毒瘤
     这一年的荒诞事,处处可见宦官操控皇权的阴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让、赵忠等十二人因“讨张角功”封侯,实则毫无战功,军功制度彻底沦为权力分赃的工具;
     皇甫嵩因得罪宦官(没收赵忠逾制宅第、拒绝张让索贿),从平叛功臣被贬削户,而董卓这类“应对不顺”的将领却因军阀潜力被姑息;
     刘陶因直言宦官之祸被诬陷“与贼通情”,最终冤死狱中;陈耽因忠正被宦官构陷致死,舆论彻底失语。
     更可怕的是灵帝的麻木:他视宦官为“父母”,对“亩十钱”的恶政毫无反思,甚至在司马直自杀后仅“暂绝修宫钱”,暴露了皇权已完全沦为宦官的傀儡。当一个王朝的奖惩机制完全颠倒(忠良获罪、奸佞得势),其自我毁灭的速度将远超外部危机。
     战略短视与军阀萌芽
     司徒崔烈提议“弃凉州”,虽被傅燮驳斥,却暴露了统治集团的短视——当决策者只知割地避祸,而非解决“牧御失和”的根源,边疆危机只会愈演愈烈。而张温讨边章、韩遂的战役中,孙坚的远见(断敌粮道)被周慎无视,董卓的跋扈(应召稽留、对上司无礼)被姑息,预示着地方军阀的崛起:中央权威衰落时,有军功、握兵权的将领将逐渐脱离控制。董卓在望垣北“伪立堰以捕鱼”的急智,与其日后的乱世表现形成呼应,一个靠权谋与武力生存的时代正在到来。
     历史的警示:腐烂从核心开始
     中平二年的乱局,最深刻的教训在于:王朝的崩溃往往始于核心权力的腐烂。灵帝与宦官集团将国家视为私产,用“刮田钱”“卖官钱”满足私欲,用暴力打压异见,最终导致“民有百走退死之心”。傅燮驳斥“弃凉州”时指出的“割弃一方万里之土”的危害,本质上是在警示:当统治集团丧失了守护天下的责任感,任何局部危机都会引发连锁反应。
     从云台灾、乐城门灾的“天谴”,到“大疫”“螟灾”的民生凋敝,史书记载的灾异更像一种隐喻——当人心背离,天灾人祸便会接踵而至。这一年的种种乱象证明:黄巾起义只是导火索,真正摧毁东汉的,是统治核心的腐败、权力结构的异化,以及对民心的彻底背弃。一个王朝一旦走到“忠良死、奸佞昌”的地步,其覆灭不过是时间问题。
    喜欢。
  

第327章 汉纪五十 孝灵皇帝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