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4章 汉纪五十 孝灵皇帝中[2/2页]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读点经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才聚集起来反叛,并不是有什么人谋划着要僭越称帝、图谋不轨。现在只要选派贤明能干的州牧和太守,他们自然就会安定下来,不用大动干戈去征伐。”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选用曹谦为太守,派他去宣布诏令赦免板楯蛮,板楯蛮立刻就投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八月,在阿亭道修建了一座四百尺高的观。
     冬天,十月,太尉许彧被免职,任命太常杨赐为太尉。
     皇帝到上林苑打猎,经过函谷关,又到广成苑打猎。十二月,返回京城,前往太学。
     桓典担任侍御史,宦官们都很怕他。桓典经常骑着一匹骢马,京城的人为此流传一句话:“走一步停一停,快躲开骢马御史!”桓典是桓焉的孙子。
     春天,三月辛未日,大赦天下。
     夏天,发生大旱灾。
     封皇后的母亲为舞阳君。
     秋天,金城的黄河水泛滥,溢出河面二十多里。
     五原的山岸崩塌。
     当初,巨鹿人张角信奉黄帝、老子,用一些妖术来传授教义,他的教派称为“太平道”。他用咒语和符水给人治病,让病人跪拜并承认自己的过错,有时候病人的病居然好了,众人就觉得很神奇,对他深信不疑。张角派弟子们到各地去,辗转诱骗更多的人。十几年间,信徒达到几十万,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荆州、扬州、兖州、豫州这八个州的人,几乎都响应他。有的人甚至卖掉自己的财产,辗转迁徙去投奔他,道路都被堵塞了,还没到就病死的人也数以万计。郡县的官员不明白其中的缘由,反而说张角是用善道教化百姓,所以百姓才归附他。
     太尉杨赐当时担任司徒,上书说:“张角欺骗迷惑百姓,即使遇到赦免也不知悔改,势力逐渐蔓延。现在如果下令让州郡去抓捕讨伐,恐怕会引起更大的骚乱,加速祸患的形成。应该赶紧命令刺史和二千石官员,甄别流民,把他们都送回各自的本郡,削弱张角的势力,然后再诛杀他们的首领,这样不用费太大的力气就能平定。”恰好杨赐离职,这件事就被搁置了。司徒掾刘陶又上疏重申杨赐之前的建议,说:“张角等人的阴谋越来越严重,民间私下传言,说张角等人偷偷潜入京城,窥探朝政。他们像鸟兽一样,表面温顺,内心险恶,私下互相呼应。州郡官员忌讳谈论这件事,不想听到这些消息,只是私下互相转告,却没人愿意写成公文上报。应该下明确的诏令,重金悬赏捉拿张角等人,封给他们土地,如果有谁敢隐瞒回避,就和张角等人同罪。”皇帝却根本不在意,反而下诏让刘陶整理《春秋》条例。张角于是设置了三十六方,一方就相当于一个将军。大方有一万多人,小方有六七千人,各有首领。他们散布谣言说:“苍天已经死了,黄天将要兴起,在甲子年,天下就会太平。”还用白土在京城各官署的大门以及州郡官府的门上,都写上“甲子”二字。大方的马元义等人先召集了荆州、扬州的几万人,约定在邺城会合举事。马元义多次往来京城,与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人勾结作为内应,约定在三月五日,京城内外同时起兵。
     评论
     这段历史记载了东汉灵帝光和四年至六年的历史,集中展现了汉末王朝崩塌前的乱象。从现代视角看,这段历史恰似一部“帝国衰亡启示录”,暴露的问题至今仍具警示意义:
     统治集团的系统性溃烂
     灵帝时期的皇权已沦为私欲工具:后宫设市场让宫女经商、西园弄狗驾驴取乐,甚至对地方贡品征收“导行费”中饱私囊,这种“皇帝经商”的荒诞行为,本质是将国家资源私有化。而宦官与外戚的权力博弈(如曹节、赵忠专权,何皇后鸩杀王美人),则彻底撕裂了统治核心——当权力斗争凌驾于治理责任之上,王朝的崩塌只是时间问题。
     官僚体系的全面腐败
     太尉许彧、司空张济等人“承望内官,受取货赂”,将官员考核异化为“放鸱枭而囚鸾凤”的闹剧,暴露了察举制的致命缺陷:当选拔权被利益集团操控,“清修有惠化者”遭排挤,“贪污秽浊者”受包庇,官僚体系便从“治理工具”蜕变为“吸血机器”。吕强的劝谏石沉大海,陈耽因直言被免,更说明此时的皇权已丧失自我纠错能力——制度性腐败一旦形成闭环,任何个体的抗争都难以为继。
     社会矛盾的总爆发前夜
     地方层面,板楯蛮因“更赋至重,仆役棰楚”而叛乱,反映出底层民众在苛政与酷吏压迫下的绝境;中央层面,张角的太平道能在八州聚集数十万信徒,本质是“官逼民反”的结果——当朝廷视民众为“敛财工具”,宗教便成为绝望者的精神寄托与反抗旗帜。杨赐、刘陶的预警被忽视,恰是王朝覆灭的典型征兆:不是没有有识之士,而是腐朽的体制已容不下任何自救的努力。
     历史的镜鉴意义
     这段历史最深刻的启示在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灵帝君臣将国家视为私产,以“导行费”盘剥百姓,以党同伐异破坏吏治,最终失去了民心。从“驴价与马齐”的荒诞,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呐喊,短短三年间,王朝从歌舞升平的幻梦跌入战乱深渊,印证了“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千古铁律。任何时代,若权力失去约束、治理脱离民生,再强大的帝国也会在民怨沸腾中崩塌。
    喜欢。
  

第324章 汉纪五十 孝灵皇帝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