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8章 汉纪三十五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2/2页]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读点经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后来刘章升任梁郡太守,刘兴升任弘农太守。
     刘秀发现天下开垦的田地大多没有如实上报,而且户口、年龄也有很多增减不实的情况,于是下诏让州郡进行核查。结果刺史、太守很多都弄虚作假,只是以丈量土地为名,把百姓聚集到田间,连房屋、村落都一起丈量,百姓们拦在路上痛哭呼喊;有的还偏袒豪强,欺凌弱小。当时各郡都派使者来奏报事务,刘秀看到陈留郡官吏的简牍上写着字,上面写着:“颍川、弘农可以问,河南、南阳不能问。”刘秀追问官吏这是什么意思,官吏不肯承认,撒谎说“是在长奉街上捡到的”,刘秀很生气。当时东海公刘阳十二岁,在帐幕后面说:“官吏是接受了郡守的指令,想要拿开垦的田地数量相互比较。”刘秀问:“既然是这样,为什么说河南、南阳不能问?”刘阳回答说:“河南是京城,有很多皇帝的近臣;南阳是皇帝的家乡,有很多皇帝的近亲;他们的田宅超过了规定,不能作为标准。”刘秀让虎贲中郎将追问那个官吏,官吏才如实招认,和东海公刘阳说的一样。刘秀从此越发觉得刘阳奇特,对他格外喜爱。刘秀派谒者去核查那些处事不公、徇私枉法的郡守、县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冬天,十一月甲戌日,大司徒欧阳歙因为之前担任汝南太守时,丈量土地不实,贪污罪涉案金额一千多万,被关进监狱。欧阳歙家族世代传授《尚书》,八代人都担任博士,他的学生们守在宫门外为他求情的有一千多人,甚至有人为此剃光了头发。平原人礼震年仅十七岁,请求代替欧阳歙去死。刘秀最终没有赦免欧阳歙,欧阳歙死在了狱中。
     十二月庚午日,刘秀任命关内侯戴涉为大司徒。卢芳从匈奴又进入内地,居住在高柳。这一年,骠骑大将军杜茂因为指使军吏杀人,被免职。刘秀派扬武将军马成代替杜茂,修缮防御工事和关塞,每隔十里设一个了望哨所,来防备匈奴。刘秀让骑都尉张堪统领杜茂的军营,在高柳打败了匈奴。之后刘秀任命张堪为渔阳太守。张堪任职八年,匈奴不敢侵犯边塞,他还鼓励百姓耕种庄稼,让当地变得富足。百姓们歌颂他说:“桑树没有多余的枝条,麦穗分成两岔。张君治理政务,我们快乐无比!”
     安平侯盖延去世。
     交趾郡麊泠县雒将的女儿征侧,非常勇猛,交趾太守苏定依法制裁她,征侧心中忿恨。
     评论
     建武十四年至十五年,刘秀政权在政治、经济、边疆等多方面经历了诸多事件,反映出政权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情况。
     在政治方面,官员任免频繁且影响深远。韩歆因直言获罪自杀,虽其名声大且死因遭人不满,但也显示出刘秀对臣子言论尺度的把控。欧阳歙因度田不实入狱而死,可见刘秀对官员贪污腐败、欺瞒行为的零容忍态度。而戴涉接任大司徒,政权高层不断更替,反映出刘秀在官员任用与监督上的持续调整。梁统与杜林关于刑罚轻重的讨论,虽未得出定论,但体现了当时在法律制度建设上的思考与争议,关乎政权的长治久安。
     在经济领域,刘秀针对垦田与户口不实问题下令核查,却引发地方官员诸多弊端,欺上瞒下、偏袒豪强等现象丛生,表明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严重漏洞,损害了百姓利益,也反映出地方治理的复杂性与难度,刘秀急需找到有效措施确保政策落地。
     边疆局势依旧严峻,匈奴侵扰频繁,刘秀先是派吴汉等将领出击并迁徙边民以避其锋芒,后又加强边境兵力部署,仍未能有效遏制匈奴。而张堪任渔阳太守期间,不仅抵御匈奴,还劝民耕稼使当地殷富,成为地方治理的成功典范,凸显出优秀官员对边疆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皇子分封上,刘秀封众多皇子为公,对兄长刘演之子也关爱有加并让其历练政务,这一系列举措旨在稳固皇室统治根基,构建有利于政权传承的家族体系。
     整体而言,这两年刘秀政权在摸索中前行,在解决旧问题时又面临新挑战,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完善制度建设、稳定边疆,成为刘秀政权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
    喜欢。
  

第228章 汉纪三十五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