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7章 汉纪三十五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2/2页]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读点经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榜样。他的生活费用都来自封国的赋税,不经营产业来获利。贾复为人刚毅正直,很有气节,回到家中后,闭门修养,保持威严庄重。朱祜等人推荐贾复适合做宰相,可刘秀当时正用处理政务的标准来要求三公,所以功臣们都没有被任用为宰相。当时,列侯中只有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胶东侯贾复能和公卿们一起参议国家大事,受到的恩宠待遇特别优厚。刘秀虽然控制着功臣,但常常能宽容他们,原谅他们的小过错。远方进贡的珍贵美味,一定会先遍赐给诸侯,以至于太官都没有剩余,所以功臣们都能保住自己的福禄,没有被诛杀或谴责的。
     益州把公孙述的盲人乐师、郊庙祭祀用的乐器、有装饰的车子以及皇帝乘坐的辇等都送了过来,从此朝廷的礼仪器物才开始完备。当时战争已经停止,天下太平,各种文书和徭役,都力求简化减少,竟然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甲寅日,任命冀州牧窦融为大司空。窦融觉得自己不是刘秀的旧臣,一下子进入朝廷,地位还在功臣之上,每次参加朝会进见刘秀,他的神态、言辞都极为谦卑恭敬,刘秀因此对他越发亲近厚待。窦融心里一直小心翼翼,总觉得不安,多次辞去爵位,上疏说:“我有儿子,每天用经艺教导他们,不让他们去研究天文,看谶记之类的东西,就是真心想让他们恭敬严肃,做事谨慎,老老实实遵守正道,不希望他们有什么特别的才能,更何况还要把大片的封地传给他们,让他们享受原来诸侯王国的待遇呢!”接着他又请求找个机会单独面见刘秀,刘秀没有答应。后来一次朝会结束后,窦融在座位后面徘徊,刘秀知道他又想辞让,就让左右侍从把他传出去。后来又一次见面时,刘秀迎着窦融说:“前些日子知道你想辞去官职,归还封地,所以当时让你在暑热的时候先随意一些。今天见面,咱们应该说点别的事,别再提这件事了。”窦融不敢再反复陈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五月,匈奴侵犯河东。
     评论
     建武十三年,刘秀政权在诸多方面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与调整。
     在政治制度与人事变动上,大司徒侯霸离世,韩歆接任,马成职务变更,这些官员的更替反映出政权机构的正常调整。刘秀对宗室封爵进行了规范,降低部分王爵为侯,同时对一些特殊情况如张纯的封国予以保留并调整,展现出其在封爵制度上既遵循古制又兼顾实际的考量。窦融被任命为大司空,他因自身非旧臣却居高位而深感不安,多次辞让,刘秀则对他愈发亲厚,体现出君臣间微妙的关系以及刘秀对窦融这样有影响力的地方势力的安抚与拉拢。
     在对待功臣方面,刘秀的策略颇为巧妙且深远。他深知百姓疲敝,厌弃战争,于是偃武修文,不希望功臣拥兵于京城,邓禹、贾复等功臣也能识趣地放弃兵权,转而钻研儒学。刘秀撤销部分将军官职,让功臣以列侯身份就第,同时给予高密、固始、胶东三侯参议国事的特权以及优厚待遇,既保全了功臣的爵位与富贵,又避免了功臣因权力过大而可能产生的隐患,还能利用他们的影响力稳定政权,实现了对功臣的有效控制与合理安置,营造了相对和谐的君臣关系。
     在生活与政务风格上,刘秀倡导节俭,拒绝郡国进献异味,自身不喜音乐、珠玉,打猎晚归被拒城门后能接受劝谏并有所表示,体现出他克己自律、善于纳谏的品质。同时,在战争结束后,刘秀致力于简化文书调役,减轻百姓负担,恢复国家经济,为国家的休养生息和长治久安奠定基础。然而,边疆局势仍不乐观,匈奴侵犯河东,表明东汉在边境防御上仍面临挑战,需要持续关注和应对。
    喜欢。
  

第227章 汉纪三十五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