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3章 汉纪二十五 孝成皇帝下[1/2页]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读点经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莽推荐中垒校尉刘歆,说他有才又有德。刘歆因此当上侍中,后来又慢慢升到光禄大夫,成了皇帝跟前的红人,还把名字改成了刘秀。皇帝让刘秀负责整理《五经》,完成他父亲没做完的事业。刘秀也是给力,把当时的群书整理了一遍,搞出了个《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这一套下来,总共收录了六类、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的着作,加起来有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在《诸子略》里,刘秀把诸子百家分成了九派,也就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他评价说:“这九派兴起的时候,正好是王道衰落,诸侯混战。当时各国君主喜好不同,所以这些学说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各家都抓住一个观点,使劲宣扬自己的主张,跑去游说诸侯,想得到赏识。这些学说看着像水火一样不相容,其实也能互相促进。就像仁和义、敬和和,看着相反,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易经》里说‘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现在这些学派各展所长,把自己的理论研究得透透的。虽然每家都有缺点,但往根上究,都是从《六经》衍生出来的。要是这些人能遇到圣明的君主,帮他们取长补短,那可都是治国的顶梁柱!孔子说‘礼失而求诸野,现在距离古代圣人已经很久了,正统的学术思想都残缺了,也没地方找。这九派学说,不比‘野路子强多了?要是能学好《六艺》,再参考这九家的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治国的门道就全通了!”
     河间惠王刘良这人不错,效仿当年的献王,老妈太后去世的时候,守丧完全符合礼仪。皇帝一高兴,给他加封一万户封地,还把他当成宗室的榜样。
     当年,董仲舒就跟汉武帝提过:“秦朝用商鞅那套变法,废除井田制,土地能自由买卖。这下可好,有钱人的田地一眼望不到头,穷人连插根锥子的地儿都没有。那些有钱人在城里像君主一样尊贵,在乡里比公侯还富,老百姓能不穷吗?虽然井田制一下子恢复不了,但也该往古代的制度靠一靠,限制一下大家能拥有的田地数量,接济穷人,堵住兼并的路子;废除奴婢制度,取消主人随意杀奴婢的权力;减轻赋税,减少徭役,让老百姓喘口气,这样国家才能治理好!”汉哀帝即位后,师丹又提了类似的建议:“现在国家太平了好几代,有钱的官吏和百姓身家过亿,可穷人却越来越惨,是时候出台限制政策了。”皇帝把这事儿拿出来讨论,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建议:“诸侯王、列侯、公主的田地都得设上限;关内侯、官吏和百姓,最多不能超过三十顷;奴婢数量不能超过三十人。三年为期限,违反规定的,田地和奴婢都充公。”这政策一出来,田宅、奴婢的价格都跌了,那些皇亲国戚和皇帝身边的人都觉得不方便。皇帝没办法,下诏书说:“这事先放一放。”这事儿就这么黄了。皇帝还下诏书,让齐地负责制作皇室服饰的部门:“别再织那些复杂华丽、费工又费料的绮绣了,都停了,别再做了。”同时废除了“任子令”和惩罚诽谤污蔑的法令,让三十岁以下的宫女出宫嫁人,五十岁以上的官奴婢恢复自由身,还给三百石以下的小官吏涨了工资。
     有一回,皇帝在未央宫摆酒席,内者令给傅太后设了个座位,挨着太皇太后的座位。大司马王莽检查的时候看到了,把内者令一顿骂:“定陶太后只是个藩王的妾室,怎么能和太皇太后平起平坐!”说完让人把座位撤了,重新安排。傅太后知道后,气得火冒三丈,直接不去赴宴了,还把王莽恨得牙痒痒。王莽没办法,又上书辞职。秋,七月丁卯日,皇帝赐给王莽五百斤黄金、一辆

第163章 汉纪二十五 孝成皇帝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