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为城旦刑。在这之前,汉成帝下诏让有关部门寻访汉初功臣的后代,很久都没有查访记录。杜业劝汉成帝说:“唐、虞、三代都分封诸侯,成就了太平盛世的美好,所以燕国、齐国的祭祀和周朝一起延续,子孙继承,弟弟接替哥哥,历经多年都没有断绝。难道他们没有刑罚?是因为祖先竭尽全力,所以旁支子孙才能依赖。看汉朝的功臣,也都被赐予符节和世袭爵位,接受了山河永固的誓言;可一百多年间,继承封爵的人都没了,他们的尸骨在坟墓里孤独,后代流落街头,活着的时候成为可怜的奴隶,死了成为弃尸。用过去的情况来看现在,很是悲伤。圣明的朝廷怜悯他们,下诏寻访他们的后代,天下人都很高兴,没有不归心的。可过了几年都没有查访,恐怕议事的人不考虑天下,只是说空话,那么深厚的德政就会被掩盖,吝啬和简慢就会彰显,这不是用来显示教化、劝勉后人的做法。虽然很难让所有功臣后代都继承爵位,但应该优先考虑功劳大的。”汉成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癸卯日,封萧何的六世孙南幌爻は粝参酂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立城阳哀王的弟弟刘俚为王。
八月丁丑日,太皇太后王氏去世。
九月,在东莱出现黑龙。
丁巳日是月末,发生日食。
这一年,任命南阳太守陈咸为少府,侍中淳于长为水衡都尉。
评论
永始元年,西汉王朝可谓是乱象丛生,各种问题集中爆发,深刻地反映出王朝走向衰落的趋势。
从宫廷内部看,汉成帝执意立出身低微的赵飞燕为后,这一行为引发诸多争议,刘辅因谏言被拘,虽经大臣营救从轻发落,但也显示出皇帝在重大决策上的刚愎自用,听不进逆耳忠言,阻塞言路,这无疑会影响朝廷对重大事务的正确判断和决策。同时,赵氏姐妹在后宫的淫乱与骄纵,汉成帝却听之任之,反映出宫廷风气的败坏,皇帝沉迷女色,对后宫管理严重失职,进一步削弱了朝廷的权威和统治根基。
在政治权力与人物方面,王莽的崛起值得关注。他凭借伪装出来的恭俭、博学、孝悌等形象,赢得了众人的赞誉和举荐,获得封侯并逐渐掌握权力。这表明当时的选官和权力晋升机制存在严重缺陷,注重虚名而忽视实质,给了王莽这样善于钻营、隐藏真实面目的人可乘之机,为日后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经济与民生层面,昌陵的修建从决策到实施都尽显荒唐。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却久未建成,不仅加重百姓负担,引发民怨,也导致国家财政虚耗。而最终停建恢复原陵,更凸显出朝廷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国家经济和百姓生活造成极大伤害,反映出统治阶层不恤民力,严重影响了王朝的稳定。
文化与谏言上,刘向通过着书和上疏表达对王朝兴衰的思考和谏言,虽得到皇帝赞赏却未被真正采纳,这反映出朝廷表面重视谏言,实则对实际问题缺乏有效行动和改变的决心,文化层面的劝诫未能转化为政治上的积极变革。
在功臣后代与制度方面,对汉初功臣后代的寻访和封爵处理,显示出朝廷制度的不稳定和执行的随意性。虽有恢复功臣后代爵位的举措,但过程拖沓且缺乏合理规划,这既影响了朝廷对功臣后代的安抚,也损害了朝廷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
总体而言,永始元年的种种事件表明,西汉王朝此时已陷入政治腐败、宫廷混乱、经济民生受困、文化劝诫失效、制度紊乱等多重困境,王朝的统治已摇摇欲坠,曾经的辉煌正逐渐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之中,预示着更大的危机即将来临。
喜欢。
第152章 汉纪二十三 孝成皇帝上之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