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5章 汉纪十六 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上[2/2页]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读点经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应该为他设立专门的庙乐。”公卿们一起责问夏侯胜说:“这是皇上的诏书啊。”夏侯胜说:“诏书也不能随便用啊。作为臣子,就应该直言公正的言论,不能随便迎合皇上的意思。我的话已经说出口了,就算死也不后悔!”于是丞相和御史就上奏弹劾夏侯胜非议诏书,诋毁先帝,犯了大逆不道的罪;还有丞相长史黄霸纵容夏侯胜,不举报弹劾他,两人都被关进了监狱。有关部门就奏请尊奉孝武帝的庙为世宗庙,演奏《盛德》《文始五行》的舞蹈。汉武帝巡视经过的郡国,都像高祖、太宗那样为他立庙。夏侯胜和黄霸被关在监狱很长时间,黄霸想跟夏侯胜学习《尚书》,夏侯胜以自己犯了死罪为由推辞。黄霸说:“早上听到了真理,晚上死了也值得。”夏侯胜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就教他《尚书》。两人在监狱里度过了两个冬天,一直讲学讨论,没有懈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初,乌孙公主去世,汉朝又把楚王刘戊的孙女解忧封为公主,嫁给乌孙王岑娶。岑娶和匈奴妻子生的儿子泥靡还小,岑娶快要死的时候,把国家交给叔父大禄的儿子翁归靡,说:“等泥靡长大了,就把国家还给他。”翁归靡即位后,号称肥王,又娶了解忧公主,生下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叫元贵靡,二儿子叫万年,小儿子叫大乐。汉昭帝的时候,解忧公主上书说:“匈奴和车师一起侵犯乌孙,希望天子能救救我们。”汉朝就开始养精蓄锐,训练兵马,商议攻打匈奴的事。正好汉昭帝驾崩,汉宣帝就派光禄大夫常惠出使乌孙。乌孙公主和解忧公主以及乌孙王都派使者上书说:“匈奴又连续派出大批军队,侵犯攻打乌孙。还派使者对乌孙说‘赶快把公主交出来!他们想断绝乌孙和汉朝的联系。乌孙王愿意发动国内五万精锐骑兵,全力攻打匈奴。希望天子能出兵救救公主和乌孙王!”在这之前,匈奴多次侵犯汉朝边境,汉朝本来也想讨伐他们。秋天,汉朝大规模发兵,派御史大夫田广明为祁连将军,率领四万多骑兵,从西河出兵;度辽将军范明友率领三万多骑兵,从张掖出兵;前将军韩增率领三万多骑兵,从云中出兵;后将军赵充国为蒲类将军,率领三万多骑兵,从酒泉出兵;云中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率领三万多骑兵,从五原出兵。约定各路军队出塞后都要行军二千多里。任命常惠为校尉,拿着符节去协调指挥乌孙的军队,一起攻打匈奴。
     评论:汉宣帝本始元年至二年,西汉王朝在政治、文化、军事等多方面都经历了一系列重要事件,这些事件深刻影响着国家的走向。
     在政治层面,霍光权势进一步巩固,汉宣帝初即位便对其礼让有加,朝廷大事先经霍光再奏御,显示出霍光在当时西汉政治舞台上的核心地位。然而,这种权力格局也潜藏着隐患,为日后霍氏家族与皇室的矛盾埋下伏笔。同时,对官员功劳的评定和封赏,一定程度上激励了臣子为朝廷效力,但也可能加剧了朝廷内部的权力角逐和利益分配问题。
     在法律与吏治方面,当时多数俗吏崇尚严酷执法,而黄霸以宽和着称并因此被汉宣帝重用,这表明汉宣帝已意识到民间对严酷吏治的不满,试图通过选拔公正执法的官员来改善治理。这一举措体现了汉宣帝对民生的关注,以及对调整统治策略的思考,为后续西汉的吏治改革奠定了一定基础。
     文化上,关于汉武帝庙乐的争议,夏侯胜敢于直言,虽因此下狱,但他坚持自己的观点,展现出臣子的风骨。而黄霸在狱中求学的行为,反映出当时对经学的重视,即便身处困境,学习经典的热情不减。这种文化氛围对塑造官员的价值观和政治理念有着深远影响。
     军事上,汉朝因匈奴与乌孙的局势,决定大规模发兵攻打匈奴,并与乌孙联合。这一决策既体现了汉朝维护边境安全、巩固与附属国关系的决心,也反映出当时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汉匈之间长期的冲突,促使汉朝不断调整军事战略,此次大规模出兵,对汉朝的军事力量消耗以及边境局势的变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考验着汉朝的军事指挥和后勤保障能力。
     总体而言,本始年间的这些事件,反映出汉宣帝即位初期,西汉王朝在稳定政权、改善治理、应对边境问题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面临的挑战,为汉宣帝后续施展其政治抱负,推动西汉走向中兴,奠定了复杂而关键的基础。
    喜欢。
  

第115章 汉纪十六 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