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愿意主动去,就不管这些人啥来历,只要敢说就给符节,招募他们出使,想借此开拓更多对外通道。这些使者回来后,不少人手脚不干净,侵吞财物,还有的没完成任务。汉武帝为了让他们长记性,每次都严厉处罚,逼他们花钱赎罪,没想到越这样,大家越想再出使,出使的事端就没断过,而且越来越不把犯法当回事。这些使者大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拿着朝廷的物资,想低价倒卖赚差价。西域各国也被这帮使者折腾烦了,看他们好欺负就故意刁难,觉得汉军远在天边来不了,就断他们的食物,给他们使绊子。汉朝使者饿急眼了,怨气积攒多了,甚至和西域人打起来。楼兰、车师这些小国,正好卡在交通要道上,抢劫汉朝使者王恢等人特别凶,匈奴的骑兵也时不时出来截杀。使者们回到汉朝后,一个劲儿鼓吹西域各国城小兵力弱,容易攻打。汉武帝听了,派浮沮将军公孙贺率一万五千骑兵,从九原出发,深入两千多里,到浮沮井后无功而返;匈河将军赵破奴带一万多骑兵从令居出发,走了几千里,到匈河水也没碰到敌人,只好回来。这两次出兵就是为了赶走匈奴,保护汉朝使者,但一路上连个匈奴人影都没见着。最后,汉朝从武威、酒泉划出部分地盘,设立张掖、敦煌郡,还迁徙百姓充实人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一年,齐国丞相卜式升任御史大夫。卜式上任后,直言不讳地说:“各郡、国很多人都觉得官府垄断盐铁不好,造出来的东西质量差、价格贵,有的地方还强制百姓购买;而且对船只征税,搞得商人越来越少,物价也跟着上涨。”汉武帝听了这话,心里很不爽,开始讨厌卜式。
当年司马相如病重快去世时,留下遗书,一顿猛夸汉武帝的功德,说各种祥瑞出现,劝汉武帝去泰山封禅。汉武帝被说动了,又正好挖到宝鼎,就和公卿、儒生们讨论封禅的事。封禅这事儿太久没搞过,大家都不知道具体仪式咋弄。那些方士又开始忽悠:“封禅是能让人长生不老的大事,黄帝那时候,封禅都能招来神奇的东西,和神仙沟通,秦始皇就因为德行不够,没能成功封禅。陛下要是去封禅,慢慢往上走肯定没风雨,一定能成功!”汉武帝就让儒生们参考《尚书》《周官》《王制》等典籍,起草封禅仪式,结果搞了好几年都没弄出个像样的方案。汉武帝问左内史儿宽,儿宽说:“在泰山封禅,在梁父山祭地,彰显姓氏、验证祥瑞,这是帝王的盛事,但祭祀的具体礼仪,经典里也没写清楚。我觉得封禅是为了向上天报告功绩,和天地神灵沟通,具体怎么搞,只有圣明的皇上才能决定,大臣们讨论不出来。现在筹备这么大的事,拖了好几年,大家各说各的,最后也弄不成。只有皇上才能统筹全局,敲定最合适的方案,成就万世基业。”汉武帝听了,干脆自己制定封禅仪式,还加了些儒家的说法来装饰。他把封禅用的祭器拿给儒生们看,有人说“和古代不一样”,汉武帝一气之下把这些儒生全打发了。他又觉得古代都是先整顿军队、停战,然后再封禅,决定也按这个流程来。
评论
元鼎六年的汉朝,堪称“热血征战+魔幻求仙”的混合大剧!军事上,汉武帝四处出击,平定南越、西羌、南夷,又对东越宣战,开疆拓土的野心拉满,新设多个郡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控制,这波“领土扩张”操作确实够猛。但连年征战也让士兵疲惫不堪,暴露出战争带来的人力、物力损耗问题。
在外交方面,对西域的探索充满了混乱和矛盾,使者们良莠不齐,为了私利胡作非为,西域各国也不买账,双方冲突不断。汉武帝盲目听信使者片面之词就派兵出击,结果劳师动众却一无所获,反映出当时汉朝对西域局势缺乏深入了解和成熟的外交策略。
朝堂之上,卜式敢说真话,指出盐铁专卖等政策的弊端,却遭汉武帝记恨,可见汉武帝在决策上听不进不同意见,也说明当时的经济政策虽然增加了财政收入,但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已经影响到民间经济和百姓生活。
最离谱的还是汉武帝对求仙和封禅的执着,被方士们忽悠得晕头转向,一门心思追求长生不老、与神沟通,在封禅这事上更是大费周章。这种迷信行为不仅耗费大量资源,还让整个朝廷弥漫着不切实际的风气,也让我们看到汉武帝在雄才大略背后,好大喜功、迷信荒诞的一面。这一年发生的这些事儿,既有开疆拓土的高光时刻,也有决策失误、社会矛盾凸显的尴尬局面,为汉朝后续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喜欢。
第94章 汉纪十二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