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宇宁本人也参与到了kylin这个芯片项目的研发设计,也算是他的博士研究生项目中的一部分,也算学分的。
整个麒麟电子公司也没几个人,目前的部门,只有微处理器部门。
在80年代,学术界认为CISC已经过时。但是由于英特尔在开发8086处理器时没有采用RISC指令集,而是采用了CISC的设计,此后为了与8086处理器兼容,英特尔的处理器系列都采用了CISC指令集。
此后由于可观的收入,使得英特尔可以持续高投入到CISC处理器的研发,保证了其处理器性能比RISC处理器性能的持续超越,最终赢得了在PC电脑处理器上面的霸主地位。
在八十年代,PC处理器市场上还有摩托罗拉、IBM、SUN、SGI、DEC和HP等企业,都在生产自己的RISC处理器,但由于彼此竞争,大打价格战,最终无力与英特尔的CISC处理器竞争,纷纷倒戈。使得cpu市场最后是英特尔和amd占九成,剩下的一成则是RISC处理器arm。
Risc处理器,除了arm架构,还有一种mips芯片,是1983年正式开始研发的,当时就是由斯坦福大学的一位叫轩尼诗的刚刚提升为副教授的人开始研发这种芯片的。
季宇宁此时注意,实际上mips芯片在81年这个时候,就已经提出了设计,而这个提出设计的人,就是轩尼诗。此时他还是教授助理。
而且这个mips芯片项目是由北美某个部门的官方赞助的。
所以关于risc处理器,他也只能是沿着前世爱康公司的arm芯片的路走下去,也许以后他的麒麟芯片会成为所有移动设备的cpu。
另外,这个时候,他也改变不了前世winter联盟的局面了。
因为,去年他到北美的6天之后的8月28日,盖茨就已经与IBM签订合同,同意为IBM的PC机开发操作系统。
去年年底,盖茨以极低的价格从Seattle Computer买下了他们刚刚开发的86DOS的销售经营权。
1981年4月,Seattle Computer正式发布了86DOS v1.0版。微软在当年7月,将86DOS的版权和其他所有权利买断,并将其改名为MSDOS,然后把这个操作系统提供给了ibm。成为其赖以发迹的第1个操作系统。
一个月后,也就是1981年8月,Ibm的个人电脑pc发布上市。
除了时间上已经赶不上了,他认为自己恐怕也搭不上ibm这条大船。
既然无法取代,那就加入他们。
季宇宁记得,前世微软,在1985年上市的时候,就连纳斯达克最低的资产标准200万美元都达不到,所以他觉得这几年他完全有机会投资这个微软。
他怎么着也是有先知先觉的,无论如何,也要从盖茨这个未来的首富身上多薅上几层羊毛。
这次他回到了斯坦福,除了“点亮”了麒麟电子,他还“点亮”了众多的已经注册的麒麟字号的公司之一的麒麟投资。
这个年代的硅谷,创业的公司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只有一两个人,搞出来的东西,五花八门的。也唯有他这个后世穿越来的人,知道这些琳琅满目的创意中,哪些未来是有价值的。
很多这个时候的应用程序都很原始,当然购买下来,也非常的便宜,有的甚至就是一
第472章 麒麟投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