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领导指导你一下,那才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今天能让对面这位老诗人当自己的一字之师,也真是歪打正着。
     李主编很满意的点头,孺子可教也。
     李主编一首诗一首诗的往下看,边看边点头称赞。
     他看到最后一首诗,乡愁。
     “乡愁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
     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嗯,这最后一首诗跟你前面17首的风格不太一样啊。”
     “前面17首都是插队的期间写的。
     这最后一首诗是我回京以后写的,就是前天写的,当时我在侨联的资料室看书,看到一些老的华侨侨胞的思乡故事,有感而作。”
     他这18首诗都是挑的内容在目前没有什么问题的,他知道这个年代思想还没有放开。
     得等到明年5月份展开那个标准的大讨论之后,最好是明年的年底那个重要的会议之后,好多诗才有可能拿出来,比如那个一代人。
     “哦,这就对了。环境的变化会带来心境的变化,诗的语言也就不一样了,意境也不一样了。”
     “小季啊,看得出你很有诗歌方面的天份。
     你这18首诗,水准都很不错,我们都准备采用了。
     以后呢,也希望你能多多的向我们投稿。
     你稍等一下。”
     李主编出门,叫进来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年轻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是小张编辑。这是小季,来投稿的。
     小张,你把这些诗算一下字数。再去开一张稿酬单。”
     “好的,主编。”
     小张编辑朝季宇宁点点头,笑了笑。然后立即俯身拿起了那个诗稿。
     他身上很有点儿军人的气质。
     “主编,按20行1000字算,一共超过了9000字。”
     “那就按1万字吧。
     小季啊,我给你按6块钱每千字算。可以吧?”
     季宇宁知道现在的稿酬最高是每千字7块钱。
     每千字6元,这已经算是很高了,对于新人作者来讲一般都是没有这么高的。
     十八首诗六十块钱,这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想了。
     这个时候诗歌还是按照50年代那样,20行按1000字算。他记得直到79年星星诗刊复刊,星星诗刊是给的多,他们是按一行一块钱算的。
     “好的,李老师,谢谢您。”
     “行了,这稿酬单上我也签完字了,你今天就可以从财务把稿酬领回去。”
     老诗人看得出来,这个小家伙刚回来,还自己跑过来上门投稿,估计是很缺钱。
     所以就直接让他把稿酬领走。
     “嗯,谢谢您,我这刚回来,基本上就剩这身衣服了,又不好意思老向父母要,所以就自己动手吧。”
     “你这18首诗,估计要分两三期登出来。从下个月8月份的诗刊开始登。
     到时候会给你送一本样刊。
     我看你登记的信息,你下周要去大华电影院上班。大华电影院倒是近呢。
     到时候可以让小张给你送一趟,就不用给你邮寄到家里了。
     哦,你这个还登记了家里的电话。看样子你这家里的条件不错呀。
     还有啊,我们诗刊杂志社现在每个月定期都会有一些诗歌朗诵会,会邀请一些文艺界的人士来参加。也希望你能参加,我们到时候会通知你。”
    喜欢。
  

第7章 第1笔稿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