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回时站在新昌县城外新拓道路的高处。
脚下这条宽阔坦途,如同粗壮的筋脉,一头扎进县城的门庭,另一头则倔强地向着苍莽群山延伸。
大批服役征夫、当地招募的壮丁此刻已卸下肩挑背扛的重担,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最后的收尾。
夯土的号子声疏落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铺设路缘石时铁器磕碰的叮当,以及挑夫们喊着号子运送砂石的粗粝喘息。
燕回时的目光没有停留在那些为完工而雀跃的黝黑面孔上。
他的视线在人群中来回巡弋,精准地卡在那些扛着重物也步伐稳健的青壮汉子身上。
“记下那个,”他点了点靠近城门口的方向。那里,一个赤着上身的汉子正将一块巨大的青石搬上肩头,虬结的肌肉在日光下绷紧,“还有左边那个挥镐的,臂力不错。”
跟在身后的随从笔吏,手里的炭笔迅速在一卷麻纸名册上划过,留下几个潦草的标记。
“是,燕大人。按这个数,到全线贯通,再拣选个三、五百人当不成问题。”
燕回时鼻间“嗯”了一声,下颌绷得很紧。
路通了是好事,可路通之后呢?新昌要立得住,光有路不够。
这几百人,是第一步。他需要一把在关键时能攥在手心听凭驱使的力量。
城门方向,一阵微弱的车马声浪,掺杂着不同口音的呼喝,打破了城外劳作的单调声响。
他眼角的余光瞥见一辆灰扑扑的老旧马车,由几匹矮小的劣马拖着,在一队精悍县卒的指引下,摇摇晃晃地进了新昌城门。
马车轮轴干涩的咯吱声尤其刺耳,与周遭新铺整的石板路格格不入,透着一股陈旧的疲惫。
燕回时收回目光,嘴角撇了撇,不置可否。
遂川那个穷地方,来人也不足为奇。
马车穿过喧嚣的城门洞,仿佛一头撞进了另一个世界。
遂川县娄县令几乎是贴在了摇晃的车厢板壁上,撩开小帘,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外面。
宽可容四辆大车并行的主街,清一色的青石板铺地,沿街连绵不断的两层甚至三层楼阁。
挑着担子吆喝的小贩,戴着金银首饰从容走过的女子,店铺门口簇新招摇的幌子下摩肩接踵的人流……
一股强烈的新漆、石料和鼎沸人声混合的气息扑面而来,撞得娄县令胸口发闷。
这哪里还是他印象中那个与遂川难兄难弟的新昌?
“咕噜……”娄县令喉结艰难地滑动了一下,吞下满满一口惊诧。车厢壁板随着车轮碾过石板的震动而轻响。
他下意识地抬起袖子,擦了擦额角沁出的细汗。
才几年?新昌这地方真是日新月异……
娄县令放下帘子,只觉喉咙干涩得紧。
马车在一处颇具气势的朱漆门楼前停下。
白墙环绕,门楼阔气,门口执戟的衙役站得如钉子般笔直。
早有衙役上前验看了随行衙役手中的文书信牌,不多话,立刻着人引马车绕向侧边角门。
角门内豁然开朗,竟是一处足够停驻十数车马的整洁大院。
几辆簇新的青骢马车停在避光的廊下,油光水滑的车厢,配着健硕的马匹,无声地彰显着此间主人的气派。
“娄县令请下车暂歇,县主稍后便至。”引路的书吏话虽客气,身上簇新的绸衣映着日光,眼神掠过娄县令沾满泥点的旧官靴时,那细微的停顿却让娄县令脸颊微微发热。
未等多时,内院侧门开启,一道青玉色的身影在两名丫鬟的簇拥下缓步而出。
沈嘉岁乌发简单挽着,一支剔透的玉簪固定其上,除此别无多余饰物。
阳光洒落,她微颔首致意间,周身便仿佛罩着一层不耀目却令人屏息的温润光晕。
娄县令竟有刹那的恍惚,仿佛那玉清冷的质地也浸润到了她本人眉宇之间。
“娄县令远道辛苦。”沈嘉岁声音温润平稳,不见波澜,目光却已落在停稳的马车和那几口硕大的木箱上。
娄县令急忙回神,强压下心头那点不合时宜的局促与酸涩,堆起一个笑容回礼:“沈县主言重了。为两县百姓通便利,何来辛苦一说?幸不辱命,村民收集初步处理的硝石,均在此处了。”
沈嘉岁点了点头,也不再多寒暄,径直向马车走去。
院中微风吹拂,送来一丝微弱却独特的刺鼻气味。
她脚下一顿,微不可察地扬了扬眉梢。
不是硝土那种浓烈呛人的臊气,而是一种经过沉淀过滤后的浅淡苦涩味儿。看来遂川的土法炼制,确实用了心,火候掌握得还不差。
沉重的大木箱被随行的遂川县卒合力抬下马车,搁在院内平整的砖地上,发出沉闷的撞击声。
箱盖启开,一股经过精炼的硝石气息顿时在院中弥漫开来,比硝土本身的味道要轻淡许多,但那股微辛的刺激感依旧清晰。
沈嘉岁步至箱前,裙裾拂过地砖。
她没有假手他人,亲自弯腰,探手在箱中雪白的硝石粉末堆里深挖下去,直触箱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粉末冰凉细腻,手感略干涩。
五指合拢,抓了一把满的举到面前。细腻的白色粉末在阳光下闪耀着晶体特有的细碎光泽,其中偶见黄色斑点,数量极少。
她用指尖捻了捻,粉质均匀,少有板结的硬块。
她又靠近些许,鼻翼微微翕动,刺鼻之味远比生硝土要弱,那种尿液特有的浓烈臊气几乎被去尽了。
“取杯水,少许。”她头也不回地吩咐。贴身丫鬟紫莺立刻小跑着从旁边耳房里端出一杯清水。沈嘉岁捏起一小撮硝石粉,投入水中。
白粉簌簌沉底,入水处水面立刻浮现出细小的气泡。
她静静地看着。那撮粉末沉降迅速,水的颜色只泛出极淡的浅黄。
少顷,粉末在杯底铺开,杯水整体尚算清亮,杯壁并无明显的脏污附着。
“取我屋中小铜秤来。”沈嘉岁眼中浮现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
很快,一杆精巧的铜秤连同整套的砝码被取来。她动作流畅地将几只箱子中的硝石粉末仔细混拌均匀,手法纯熟,随即用小铲将粉末铲入秤盘。
第108章 两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