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梦?
     华佗摇头,坚信并非梦境。
     怪哉!
     怪人!
     在华佗满心疑惑之际。
     刘胜身形光芒一闪。
     突然间,一本沉甸甸的古籍浮现而出。
     书页之上,五个大字熠熠生辉。
     《伤寒杂病论》!
     此书为刘胜从棺中小世界湖底垂钓所得。
     原本,刘胜欲将其赠予张机——张仲景。
     然而此时,张机恐仍在荆州长沙郡。
     巧遇华佗,又听闻其与郭嘉对话时提及对伤寒杂病亦有浓厚兴趣。
     于是,刘胜决定先将此书交付于华佗。
     书本缓缓飘至华佗身旁,他下意识伸手接住。
     “这……”
     “你?”
     “我?”
     华佗满心疑惑,一时语塞……
     “你天赋出众,此书送你!”
     刘胜颔首赞许。
     纵观整个汉末三国,医术卓绝者不过两人:
     一是华佗,二是张机。
     因惜才,刘胜便将此书转赠华佗。
     他低头凝视书名,脱口而出:
     《伤寒杂病论》!
     此书正是华佗多年来潜心探索的方向。
     原计划周游四方后便南下寻张机交流技艺。
     未曾想,在此意外收获一部经典医着。
     “中山官学即将落成。”
     刘胜道来。
     “若无变故,不久便会对外招募一批医者。”
     “不知你可有意?”
     “愿否担任官学医学院院长?”
     这一刻,刘胜诚心诚意邀华佗加入官学。
     这无疑是将华佗留在中山郡的好办法。
     “官学医学院?”
     “院长?”
     华佗震惊地问道。
     “方技之人,也能入仕?”
     从医多年的华佗清楚自己的身份。
     医者被视为卑贱的职业!
     这样的身份怎可?
     “为何不能?”
     刘胜反问。
     “你去见中山郡守刘备。”
     “他会为你安排好的。”
     话音刚落,
     刘胜的身影已逐渐隐去。
     华佗恍惚间眨了眨眼,
     再睁眼时,那身影已消失无踪。
     但手中那本《伤寒杂病论》确是真实存在。
     “这本书?”
     华佗迫不及待地翻开阅读。
     时光飞逝,
     一夜过去。
     他才依依不舍地合上书页。
     “担任医学院院长,教授学生?”
     思索之后,
     华佗决定前往郡守府拜访刘备。
     清晨,
     华佗来到郡守府门前。
     “阁下可是华佗?”
     守卫询问。
     华佗点头答道:“正是在下。”
     守卫恭敬地引路前行。
     “郡守早已交代,若先生来访,
     即刻请入府中。”
     片刻后,
     华佗被引入一间偏殿。
     “先生暂歇,我去请郡守前来。”
     守卫快步离去。
     不久,
     殿外传来刘备的声音。
     “华佗先生是否在殿内?”
     近来因官学之事,刘备日夜忧虑。
     毕竟卢植、蔡邕有意效仿孔子之举。
     有教无类!
     此乃教学之本。
     然而官学需众多教师。
     不仅限于文学领域。
     甚至商界巨子甄俨也被聘为经商课程导师。
     卢植提议应增设建筑、医学等科目。
     刘备遍寻中山郡。
     建筑方面,虽勉强觅得刘晔任院长。
     至于医学,却仍无合适人选。
     就在刘备几乎将郡内翻遍时,祖上传话提到一位名叫华佗的人才。
     还未等刘备派人去请,华佗已亲自来访。
     刘备惊喜不已。
     入殿后,刘备一眼认出了华佗。
     “备久候先生到来。”
     刘备上前,握住华佗双手。
     随即脱下自己的披风,为华佗披上。
     华佗深受感动。
     “在下华佗,表字元化,参见郡守。”
     此刻,华佗亦不敢怠慢,恭敬行礼。
     “备诚邀元化先生出任中山官学医学院院长。”
     “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刘备以极诚恳的态度邀请华佗。
     华佗闻言,拱手答道:“恭敬不如从命。”
     见华佗应允,刘备大喜。
     “速取酒食来。”
     “再请奉孝前来。”
     “今日欲与元化先生共饮畅谈。”
     片刻后,酒菜齐备。
     郭嘉闻香而来。
     “奉孝。”
     “元化先生。”
     殿中欢宴,推杯换盏,笑语连连。
     忽有小校入殿禀报。
     冀州邺城的使者潘凤,递上了拜帖。
     大殿中瞬间安静下来。
     “请他入内。”
     刘备挥了挥手。
     近来,刘备因中山郡事务忙碌不已。清晨刚从外返回郡守府,已有属下告知他,潘凤多次递送拜帖之事。
     “遵命!”
     传令兵领命离去。
     殿内随即恢复喧闹。
     片刻之后,潘凤被引入大殿。
     “元化先生?”
     未曾想在此遇见华佗。
     华佗同样认出了这位断骨重接的壮汉。
     两人微微点头示意。
     潘凤转向刘备说道:“我受冀州牧之托,前来定州城传达指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时,潘凤将一封书信递给刘备。
     刘备拆阅后快速浏览,随即开怀大笑。
     “此事可行,你只需回复冀州牧,我必妥善处理。”
     刘备安抚潘凤。
     潘凤喜形于色,告辞离开,径直赶回邺城。
     此地他一刻都不愿久留。
     刘备将信放置于郭嘉案头。
     郭嘉询问道:“主公是否已详阅并记住信中内容?”
     刘备颔首。
     随即,郭嘉当众将信点燃焚毁。
     “我非主公亲信,怎敢擅阅主公书信?”
     郭嘉摇头解释。
     目前,郭嘉尚未明确表示归顺刘备之意。
     然而,刘备抚须微笑道:“无妨,设身处地,我信得过奉孝。”
     “奉孝亦不会负我。”
     大殿内再度响起爽朗笑声。
     笑声消散后,
     刘备向郭嘉转述了信中的内容:
     “公孙瓒的军队已到达博陵郡。”
     “冀州牧韩馥打算让我以同窗之谊劝退公孙瓒。”
     “奉孝怎么看?”
     刘备询问郭嘉。
     郭嘉答道:“此事不必在意。”
     “袁绍和公孙瓒都觊觎冀州。”
     “但最终的胜者或许并非他们。”
     “主公只需静观其变。”
     “沮授、田丰、刘晔、荀谌等人皆为智谋深远之辈。”
     “又有关羽、张飞、赵云这般无双猛将可供驱使。”
     “待局势明朗,主公自能收获丰厚。”
     郭嘉的话令刘备深感认同。
     “奉孝所言,正合吾意。”
     ……
     潘凤返回邺城时,
     “主公,刘备答应出面劝退公孙瓒了。”
     听闻此言,
     韩馥欣喜若狂。
     “太好了!”
     只要公孙瓒被劝退,他仍可稳坐冀州牧之位。
     

第269章 自傲的公孙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