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69章 粮食危机[2/2页]

楚兵 一代神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赵帝行宫,周云目光如炬,扫视众将,手指敲打桌子道,
     “如今,元始元年,就是大赵军力最强的时候。”
     “五年之内,赵军必须把外患清掉,先难后易。如此才能立万世之功。”
     说到这些,周云也仰天长叹,拍了拍保爷,无奈道,
     “此刻咱们是艰难,可难在当下,却是功在千秋!”
     大殿里,这些人不是刘庶和李宣,甚至不是刘忠武。
     否则,他们早就能看出来,周云从四年前就想收拾高句丽了。
     赵帝负手而立,其实他也明白,在赵国兵将们的眼里,
     甚至觉得武川卧龙,是不是对这个盘踞在东北的政权,太过于敏感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他们不知道,自古东北一入关,就是河北大地。
     有东北后方做基地,河北为前锋,进可攻退可守。
     而中原民族失去燕山防线,广大的河北地区,
     不但不能成为粮仓,反而会进入无休止的战争,那样将会疲于奔命。
     大战略下的劣势,很难以人为意志转移。
     历史上,北周柴荣就清晰的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解决了南唐和蜀国的掣肘后,
     立刻集中五代时期的开封精锐禁军,北伐辽国,意图恢复燕云十六州。
     可惜,天不佑中原,柴荣年仅三十九岁就驾崩了。
     后继者赵匡胤不得不采取赵普的策略,先南后北。
     实际上,宋祖被群臣裹挟,在同意先南后北的大战略后,就已经心灰意冷了。
     这种失败,是不以人为意志转移的,那是必然不可能改变的。
     夫战勇气也!
     人人都是地主老财了,指望这些人能剿灭当时的辽国?
     赵帝行宫,
     十几个内政官员低头,颤颤巍巍的等待。
     主位上,周云拿到了他们的结果。
     赵帝目光如炬,扫视之后,基本了解了赵军粮草的窘境。
     兵神系统测算是四个月,但后勤主官给出的是三个半月。
     虽然前后差了十五天,但周云知道,这是正常现象。
     因为粮官算粮不可能满算,他一定会抛出去一些,
     很多损耗他也不可能计算明白,这也是惯例。
     “陛下,三个月的粮草已经很紧了,从平城运粮过来就要三个月。”
     赵帝行宫,罗浮山周氏家主周伯,起身行礼,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这段时间,周云对本家兄弟的照顾是很明显的。
     两千兵马,交由杨延带着训练。
     周伯本人也在管理后勤事务,锻炼其对大事的掌控经验。
     “保爷,”主位上,周云转头看向保爷,叹息一声,开口道,
     “通知定襄、平城等地,准备第二次运粮。”
     第二次运粮?!
     自古征战,最怕的就是多次运粮,因为这代表了国力的巨额消耗。
     赵帝行宫,就在几个大将跟一众赵官愁眉不展之际,
     大殿外,响起了砰砰的脚步声,一位传令兵朗声道,
     “启禀陛下,杨延将军要求增派粮食十万石。”
     “仆从的各族跟库莫奚,不要银钱,只要粮草。”
     
     辽东的北风,
     带起雪花,自天穹飘下。
     顺着天穹的视角,一路向南,
     此刻,中原大地惨绝人寰之事,频频发生,
     各地兵卒正在慢慢失去禁锢,大江南北一片混乱。
     为了迎接有可能发生的军阀混战,
     各宗族都在肆无忌惮的压榨民力。
     因为天下的将门宗族都不傻,如果他们赢了战争,自有大儒为胜利者辩经。
     如果他们输了战争,那就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又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就在这江山动乱,礼乐崩坏,道义沦丧之际。
     燕山以北的赵帝周云,却在做着大一统王朝才能完成的战争。
     北疆,东西两路大军,同时讨伐中原民族的两大世仇,
     元始元年,三月。
     在辽东,赵军主力与异族大军,正杀得天昏地暗。
     而此刻,赵帝周云跟历史上,所有想要征讨高句丽的英雄人物一样,
     即将陷入第一次粮食危机!
     ……
     ……
    喜欢。
  

第669章 粮食危机[2/2页]